石建国李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20名患者实施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评价术后及随访效果。结果:20例全部一次性切除,切除平均时间4.6分钟,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效果肯定,可为首先治疗方法。
【关键词】腺样体;内窥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171-01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2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实施鼻内镜下腺样体肥大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全部系儿童,年龄6~14岁,均龄8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就诊原因及临床症状:鼻塞、多脓涕、睡眠打鼾。入院时已出现并发症:鼻窦炎4例,分泌性中耳炎2例。
1.2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法:全麻、待鼻粘膜收缩后,在0°或30°鼻内窥镜直视下,根据腺样体的范围选择同侧或双侧鼻腔或经口咽将直头或弯头的电动微型切割器送入鼻咽腔,利用其电动旋转刀和同步水吸引将腺体组织切开并吸除,从腺样体下缘开始切割,逐渐移向侧缘并向中央包围。完全切割腺样体后,经鼻送入纱条压迫鼻咽腔创面止血。
2结果
20例患儿鼻咽侧位片示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前后径≥0.71[1]。12例行CT扫描中4例有鼻窦炎、2例有分泌性中耳炎。20例均一次性切除,切除平均时间为4.6分钟。术中出血均低于100ml,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年无复发。
3讨论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是咽淋巴环的组成部分。也是吸入性抗原最早接触的部位,也是呼吸道第一道防疫门户,腺样体内约30~40%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具有细胞免疫作用,婴幼儿尤其如此。正常生理情况下,6~7岁发育至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成人后基本消失。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在儿童发病率为9.9%~29.2%[2]。腺样体大小无固定指标。有否症状既取决于腺样体大小,又与是否伴发鼻窦炎、鼻炎、扁桃体肥大等有关。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为鼻塞、多脓涕、睡眠打鼾等。腺样体肥大传统的检查方法包括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触诊、鼻咽侧位片及鼻咽部CT扫描,尤其是MSCT检查儿童腺样体肥大具有极大的优势[3]。
多数腺样体肥大患者通过口服抗生素、激素以及鼻用激素喷剂等可有效的改善症状,外科手术切除只对那些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传统的外科切除器械包括腺体切除器和腺样体刮匙,自Parsons等首先报道用电动微型切割器经鼻内镜切除腺样体组织取得较好疗效后,国内众多医院纷纷引进此项技术,使得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割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本组资料显示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除术直观、术野清晰,同时术中出血少,止血方便,手术时间短,切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发生并发症机会少,有利于保护咽鼓管结构,同时病人更易接受。腺样体肥大尤其是Ⅰ~Ⅱ°肥大需与鼻腔分泌物蓄积、扁桃体肥大、后鼻孔息肉等疾病鉴别,上述均可导致气道阻塞,进行切除时应十分慎重。确诊后手术切割时应注意切割前先探查腺体的大小和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的结构组织。
4小结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少、康复快并且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所接受,可为首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衣蕾,刘凯,刘英慧.腺样体肥大病儿A/N比值的测量[J].齐鲁医学杂志,2004,19(1):59-61
[2]孙文海,孙彦,李娜,等.鼻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20
[3]王立民,马得廷,孔庆奎.多层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0):104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