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五幼儿园洪宇轩
【摘要】玛利亚•蒙台梭利是饮誉全球的教育家,她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当代最重要的幼儿教育改革成果,她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掘儿童的潜能。在她的教育方法中,感觉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中图分类号】G242.6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71-01
随着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被全世界的教育学者以及家长的认同,许多社会事业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日益完备。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也被认为是科学合理,有效提升人类智能、塑造人类新生命的途径。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是顺着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而制定的,可分成三部分:“动”的教育,感觉教育和语言教育。其中,环境的安置是“动”的教育的主要凭借,而感觉教育和语言教育则是需借助于教材。
一、感觉教育的重要性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他的教育实验中的主要部分。他认为感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炼。在她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器官特别敏锐,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不进行充分的感觉训练,长大后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觉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她还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感官训练与智力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在她看来,智力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利用感觉搜集事实,并对它们进行判别,而感觉训练也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训练是儿童对事物的印象清晰、纯正,这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和文化的学习,也是智力发展的第一步。
二、如何进行感觉教育
(一)眼睛辨别能力的训练。蒙台梭利设计了三台教具:三件实心的木制品中个附有一列10个圆柱体(或圆盘),每个圆柱(或圆盘)上都有一个提纽,在第一套教具里,所有的圆柱等高,只是直径递减;在第二套教具里,长、宽、高都依次递减,儿形状外观不变;在第三套教具里,所有的圆柱直径不变,但高度递减,直到最后一个变成小圆盘。这项活动是让儿童拿出圆柱,搅合一番再归回原位,它能激发儿童的智力。当儿童将所有圆柱归回原位后,他总想从头再来做一次。然而,在他们分别拿出第二套圆柱和第三套圆柱的时候,形状的差异会重新燃起儿童的兴趣。自我教育的目标是内求的,也就是儿童训练观察;教师或家长引领他比较判断、推理、解决;经由注意力及智力的锤炼,他真正的成长了。(二)手部触觉的训练。教材中有一块小长方形木板,其上分隔成两部分:质地粗糙的一区和细密平滑的一区。教师教儿童用指尖内面轻轻划过长方形木板表面,他便感受到两部分的不同。手掌悬空,来回轻触板子表面,对学习控制手掌是个很好的运动。在完成这项木板练习后,儿童还可以练习另一种木版。这片木版贴有各种质地的长条纸张,借着触摸练习,儿童日趋完美,不仅可以分辨细微的不同触感,而且可以逐渐掌握操作动作。(三)“宁静”的听觉训练。为了加强儿童专注于特别的声音,有一很重要的练习,被她称为“宁静之课”。在“宁静之课”中,儿童被告知“不准移动”,并禁止任何原因引起的冲动,为了诱导他们进入真正的“不动”,有必要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动作。此时,教师要给儿童示范什么是完全的坐好,也就是脚不动,手臂不动,头也不动,即使是呼吸,也不发出声音。当儿童已达到“不动”的目标,房间要微暗,或是要求他们闭上眼睛,或用手遮住眼睛。
然后,一些以前没有注意的轻微声音都被听到了:时钟的滴答声,园里的鸟叫声。这个世界变得充满微小的声音他们沉浸在这份寂静中却丝毫不干扰它。当儿童们熟悉了“宁静”后,他们会开始区分声音的品质。对于已知道宁静之美,而且发现雅音世界的人们而言,那些太吵的声音是一种不悦的感觉。从此时起,儿童开始逐渐的改变自己:他们轻轻的走路,注意不碰到教室内的设备,移动椅子是没有噪音,放置物品在桌子上市也很小心。这个练习发展了儿童的社会精神,只要所有的儿童知道如何保持静止不动,而且愿意这么做,即使是50位小孩子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也可获得绝对的宁静。如果四周已宁静无任何骚扰,则所有的儿童都必须用脚尖轻走,轻轻地关抽屉,将东西放在桌子上等。
三、感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感觉教育的实施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当根据幼儿在敏感期的特点,把肌肉练习作为感觉训练的基础,把对各种感觉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使感觉教育同读、写、算等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使之达到由简到繁的过渡。(二)感觉教育应当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则。提倡幼儿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觉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去进行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三)她还通过限制感觉教育指导者的活动去增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蒙台梭利进行感觉教育主要采取了提供教具的方法,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教具材料的顺序,并使每种教具分别训练幼儿的一种特殊的感觉,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步骤的反复练习,去增强幼儿对物体的特殊性能的感受能力,去识别接触到的变换着的物体,去增进各种感知能力。(四)通过感觉和动作训练对幼儿进行教育。蒙台梭利认为,为了认识客体,主体一定要作用于客体,要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强调必须通过感觉和动作训练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的规律的,值得推崇。另外,她在精心设计的训练感觉的教具和方法的运用上也有着一定的独创性和相当的教育价值。她把感觉教育和读、写、算的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注意手脑并用,调动各种感官的配合与协调作用,使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按自己的发展进度自然地、不知不觉地进入初步的学习读、写、算的阶段,做法精当,有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
当然,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例如,她在感觉教育中虽然强调幼儿的活动自由,但是,她所提供的程序化教具、材料及其制定得较为机械、呆板的使用方法,以及单纯运用感官教具进行的自我教育,使幼儿囿于机械的操作练习,自由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不利于幼儿的自由创造,也与她的“任儿童自由反应”和“脑体活动相结合”的主张相悖。另外,她那种只强调幼儿的“自由性”,忽视指导者在感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是较为偏颇的。
【参考文献】
1、卢乐山著,《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2、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3、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组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