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姚静珠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01800)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接受率的效果。方法:2014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临床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接受率由61.36%上升至93.18%(P<0.05);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及和谐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接受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患者;静脉留置针;接受率;品管圈活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95-02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2-3]。我国85%护士>75%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便于抢救、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对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接受率偏低。国家卫生和计划上月委员会于2013-11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范围、流程、封管、维护等标准。随着科学进步、医学发展,技术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理念安全化、管理信息化。为了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机构法律纠纷,我科于2014年6月成立“四叶圈”QCC小组,针对我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接受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方式,不断发掘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品管圈的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方法
1.1组建品管圈我科于2014年6月成立QCC小组,成员由1名圈长及自愿参加品管圈活动的7名圈员组成。运用头脑风暴法征集圈名,设计圈徽,确定圈名为“四叶圈”,寓意是四叶谐音“事业”通过QCC活动来保障临床各项护理工作开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圈长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分配及监督,圈员负责各项活动的实施与记录。运用QCC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本次活动周期为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为期6.5个月,每2周召开圈会1~2次,集中全体圈员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并商讨解决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1.2主题选定召开圈会,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了4个工作场所的问题点。从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5个方面对每个主题进行讨论、评价、投票,最后根据分值确定本期QCC活动主题为“提高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接受率”。其选题理由主要是我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较少,影响了静脉留置针的正常使用。同时卫计委新发布的《规范》中对留置针的操作和护理制定了新的标准,对临床静脉治疗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3现状调查2014年6~7月为现状调查阶段,根据需要调查的项目自制《影响患者静脉留置针接受调查表》,记录活动前静脉输液时间>4小时或须短期输液且输注药物符合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范围的静脉输液患者176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调查统计发现:患者接受率为61.36%,影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原因有影响日常活动、病人知识缺乏、护士主动意识不够、静脉炎、堵管、穿刺技术欠佳。绘制柏拉图来验证需要改善的要因的正确性,见图1。
图1
1.4要因分析根据柏拉图的80/20原则(二八定律),确定以影响日常活动、病人知识缺乏、静脉炎作为目前的改善重点。圈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头脑风暴法,并运用问题追踪法对参与留置针穿刺与护理的护士进行访谈,对照《规范》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将各种原因按人员、方法、材料、设备和环境五大要因归纳并制作鱼骨图,经过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接受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护士选择静脉和固定不妥;(2)护士宣教不到位;(3)无菌观念差;(4)护士对于药物知识欠缺。
1.5设定目标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情况,本次活动圈能力确定为90%。根据公式计算改善后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1.36%+(1-61.36%×79.41%×0.9)=88.97%。见图2
图2
1.6拟定对策并实施
1.6.1护士的培训及考核(1)培训:请静脉留置针公司人员到科室讲解静脉留置针构造、使用说明等相关知识,科室全员在科室内学习《规范》、观看《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视频、静脉留置针操作护理规范;将规范、流程打印放入专门静脉留置针文件夹,工作中随时学习和查阅,规范操作行为。(2)理论及操作考核:对于科室全体成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成绩未达满分者进行继续培训、再考核,直到每个成员都过关。(3)发放静脉留置针使用登记表,每位责任护士记录每个符合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要求的静脉输液患者使用时间和中间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由责任人跟踪反馈。
1.6.2穿刺一定要避开关节部位以及肢体的侧位,应选在上臂的正面或背面,这样不会因患者的肢体活动而发生血管屈曲,产生疼痛或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血管情况选择血管,一般选择与肢体纵轴平行长度在2.5厘米以上弹性良好、无静脉瓣的可视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并按血管情况选择型号相适宜的留置针。穿刺后透明贴膜应无张力黏贴于留置针和皮肤上,在留置针和延长管的分叉处形成的三角处将贴膜贴实,防止因透明贴膜未贴实导致导管移动、拉扯和脱落等造成患者不适。当透明贴膜出现卷边、松动、穿刺点附近渗血、渗液及时更换。穿刺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可以使用透明短腿丝袜自制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固定穿刺部位[4]和使患者舒适、安全。躁动者必要时可适当肢体约束。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和留置针堵管。
1.6.3系统化的健康教育(1)医院宣传栏、病区走廊墙面增设有关介绍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图片和文字。制作各种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小卡片,发放给住院患者及家属,了解留置针的好处、用法等。(2)操作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血管的特点和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优缺点,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作用、重要性和基本的维护知识,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抵抗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采取集中宣教和个体化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宣教每月一次,可邀请医师参与,采取小讲座、放录像片、现场示范操作的方法,强调导管保护注意事项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流程及方法要点。鼓励同病区内使用静脉留置针者进行相互讨论,交流经验。也可采取一对一宣教,重点对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答疑解惑,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改变患者对导管保护不利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水平。
1.6.4护士首先应加强无菌观念,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前后严格手卫生,各环节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机械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使用消毒剂后必须待干后在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操作,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皮肤消毒范围应≥8cm,碘酒及酒精不宜过多,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1.6.5针对长期输液、输注高渗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因素,加强我科常用刺激性、高渗药物知识的培训;刺激性药物应减慢滴速;在输注高渗或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穿刺部位以上,进行热敷或按摩。按药物的性质调节输液滴速;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固定滴速的重要性及自行调节滴速的不良后果;加强药物相关知识的讲解。对于强刺激性药物应避免从外周静脉留置针管内输入。护士经常观察穿刺部位及静脉有无异常,做好局部护理。若发生静脉炎,及时给予处理,使用温度为60℃~70℃热水袋置于穿刺局部或使用硫酸镁湿敷,新鲜土豆,芦荟汁,金黄散等外敷。
1.7效果评价
1.7.1评价方法(1)比较活动前后176例患者在整个静脉补液的治疗期间接受静脉留置针情况。(2)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个人素质修养等6个方面制作评价表,每位圈员于活动后进行自评,每项能力分值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能力越好。
1.7.2统计学处理使用SPP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活动前后留置针使用质量比较从表1可见,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接受率上升为93.18%,明显高于活动前(P<0.05),且高于目标值88.97%。
表1活动前后患者接受静脉留置针比较
组别例数n接受[n(%)]
活动前176108(61.36)
活动后176164(93.18)
x250.72
P<0.05
2.2活动前后圈员能力评价从图3可见,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在个人素质修养、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图3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及使用质量静脉留置针在静脉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护士的操作水平、输注药物的性质及患者的知识水平等均可能会影响静脉留置针的正常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在患者体内留置的舒适度和优点能直接使患者感受到留置针的价值,因此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使患者认识到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和使用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由于品管圈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同一工作场所的基层护士,对本病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提出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都具有针对性,建立的标准化流程切实可行。本次品管圈活动中,我们以《规范》为依据,归纳其中与留置针相关的标准制定《病区留置针护理规范》,针对各个要因提出改进对策,并从培训、实施、监督等方面落实对策。结果表明,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严格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有效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接受率由61.36%上升至93.18%,优于目标值88.97%。
3.2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QCC的开展能够改变临床护理人员惯性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5]。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实施过程中,圈员各负其责担任留置针的登记、检查与宣教等,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圈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7]。
4小结
“品管圈”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可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自觉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由权、参与权、管理权[8]。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针接受率,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紧急抢救病人时的压力。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针眼渗液,渗血问题;对于不同资质的护士应开展个性化培训;护士的依从性还有待提高等等。通过此次活动,圈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成长,并未今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累积了经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2]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4.
[3]戴艳琴.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护杂志,2005,2(3):255.
[4]杨娜,张婷.自制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在临床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584
[5]封菊香,毛毅.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护理学报,2007,14(9):39-40.
[6]夏莲芬,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89-1790.
[7]陈懿帆,高志英.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6):90-91.
[8]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