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人民医院四川布拖616350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应用依非韦伦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A组(n=30)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B组(n=30)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C组(n=30)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D组(n=30)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分别比较A/B组和C/D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外周神经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疲倦、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D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应用依非韦伦进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此时不可擅自停药,可合理的调整联合用药种类,尽可能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艾滋病;依非韦伦;抗病毒
HIV/AIDSpatientsapplicationaccordingtotheanalysisofadversereactionsafternon-theantiviraltreatment
HuangMing-fang
(ButuoPeople'sHospitalSichuanButuo616350)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HIV/AIDSintheprocessofapplicationaccordingtothenon-theantiviraltreatmentin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s.Methods:collectedinMarch2015toMarch2016,ourhospital120casesofpatientswithHIV/AIDS,byusingrandomNumbersarepidedintofourgroups,groupA(n=30)usinglamivudine(3tc)+qi,(AZT)+naiweiflatteningtreatment(NVP)andgroupB(n=30)usinglamivudine(3tc)+qi,(AZT)+accordingtothenon-(EFV)treatment,groupC(n=30)usingtenofovirdisoproxil(TDF)+lamivudine(3tc)+naiweiflatteningtreatment(NVP),groupD(n=30)usingtenofovirdisoproxil(TDF)+lamivudine(3tc)+accordingtothenon-(EFV)treatment,respectivelytocompareA/BandC/Dgroupintheprocessof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Results:theincidenceofperipheralnervedysfunctioninpatientswithBgroup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groupA,P<0.05,thepatientsofgroupA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groupBincidenceoftired,headache,P<0.05;TheincidenceofabnormalliverfunctioninpatientswithDgroupwasobviouslyloweringroupC,P<0.05;IncidenceofsleepdisordersinpatientswithgroupCwaslowerthanthatingroupD,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inaccordancewiththenon-theantiviraltreatmentintheprocessofHIV/AIDSpatientsandadversereactionsofpatientspronetonervoussystem,cannotbestoppedwithoutmedicine,atthistimecanbeadjustedreasonablecombinationtypes,asfaraspossible,reducetheadversereactionofpatientswithnervoussystem,improvepatientcompliance.
[keywords]HIV/AIDS;Inaccordancewiththewhalen.antiviral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性传播和吸毒注射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AIDS严重的威胁着社会公众的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AIDS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进行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感染率,降低患者对性伴侣的传播风险,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效抗逆转录酶(HARRT)抗病毒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自我国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它有诸多不良反应,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综合评价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给予合理的抗病毒药物组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的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抗逆转录酶抗病毒治疗(HARRT)是AIDS首选的治疗方式[1],其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了AIDS的死亡率和机会性感染发病率,但是临床应用中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由于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从而影响了AIDS的治疗,基于此,我院对AIDS患者应用依非韦伦进行抗病毒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2011版《艾滋病诊疗指南》[2]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3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作为A组,3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作为B组,30例患者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作为C组,30例患者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作为D组。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5.27±5.1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4±0.69年,B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5.12±5.0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9±0.54年,C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4.79±5.3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1±0.62年,D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5.64±5.3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9±0.62年,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四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效抗逆转录酶治疗(HARRT),使用药物为国家卫生部统一发放的免费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依据“国家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标准”[3],即A组3TC+AZT+NVP,B组3TC+AZT+EFV,C组TDF+3TC+NVP,D组TDF+3TC+EFV,各组患者均在给药后的0.5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详细了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2.2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均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的要求接受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口学特征、HIV感染史、抗病毒治疗史、临床表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患者服药后0.5,1,2,3,6,9,12个月及服药满1年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CD4+T淋巴细胞计数。
1.2.3评价指标以四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不良反应主要考察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疲倦、头痛、消化道症状、皮疹、外周神经异常、睡眠异常、骨髓抑制。
1.2.4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A、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外周神经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疲倦、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从逐年递增,如何有效的治疗艾滋病、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健康问题[4]。抗病毒治疗是前AIDS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降低患者对伴侣的传播风险,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抗病毒治疗可能导致患者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并可导致患者失去坚持治疗的信心[5],因此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提高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具有重要意义。依非韦伦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IDS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其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抑制HIV病毒的复制[6],发挥抗HIV作用,同时还发现,依非韦伦具有小部分竞争性抑制作用,可有效阻止HIV病毒的转录和翻译。
目前,对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是最为有效且常用的方法,抗病毒治疗能使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获得重建,大多数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抗病毒治疗后升高或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发生不良反应,从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
现如今,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依非韦伦是首选的药物,其与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联合应用能够收到治疗效果,但在应用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以头晕为主。
其次有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反应,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少部分患者出现腹痛[3]。再次,在抗病毒治疗中药疹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是在用药的1个月内出现。患者一旦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后应对症处理,尤其是头晕患者应改为晚上临睡时服药。
高效抗逆转录酶抗病毒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自我国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它有诸多不良反应,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综合评价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给予合理的抗病毒药物组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的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依非韦伦联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药物进行多联治疗,各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从不同作用机制发挥抗HIV作用,从而可发挥理想的AIDS治疗效果,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多联应用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7]。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的外周神经异常明显高于A组(P<0.05),提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异常是依非韦伦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关注;同时研究也发现,D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神经异常发生率为0.00%,提示依非韦伦虽然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异常,但是通过合理的调整联合治疗方案,在保证理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也可有效改善依非韦伦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因此由于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异常,而停用依非韦伦的治疗方式是不可取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
HARRT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将血浆HIV载量降至检测线以下,CD4+T淋巴细胞上升,使HIV/AIDS受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重建,发病推迟,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病死率下降。临床医生应对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和发生的时间有充分认识后对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让患者对所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详细的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使其在以后的长期治疗中有更好的依从性,避免耐药的发生。而且,应该在对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早期阶段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应用依非韦伦进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此时不可擅自停药,可合理的调整联合用药种类,尽可能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敬敬,肖寒.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96-97.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10):629-640.
[3]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9-129.
[4]王玉石.艾滋病患者应用依非韦伦抗病毒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