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
(山东枣庄市立第二医院277103)
【摘要】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管理能力,重视培训、强化思想教育,加强责任心,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保证患者住院期间人身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042-02
Theanalysisofmanagementonnursingsafetyinpsychiatricdepartment
【Abstract】Toexplorethemanagementonnursingsafetyinpsychiatricdepartment,fullplaythemanagementabilityofchargenurse,meanwhileemphasisonstafftrainingandstrengthentheirideologicaleducation,andimprovetheirriskpreventioncapacity,thustoensurethepersonalsafetyofpatientsduringtheirhospitalization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面临很多风险,精神科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逃等特殊行为,工作时的任何疏忽都有导致患者或工作人员不同程度伤害的可能性。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1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士长不仅承担业务技术管理工作,而且承担大量服务管理、绩效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责。优秀的护理管理者既要抓好全面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要抓住护理工作重点,提升护理安全系数,降低护理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护士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科室的护理质量。护士长要明确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护理常规,勤检查,勤督导,切实落实临床安全保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又要关心护士的工作和生活,身心健康,培养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出色的护士长在繁忙、琐碎甚至危险的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中应始终是理智的、情绪饱满而稳定的,态度应始终耐心、细致、主动、热情,即使遇到患者或家属指责或不理解、不配合,也绝不与其争吵,当个人生活遇到不幸和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身体不适,也绝不在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中表露出来,善于控制自己的心境,避免矛盾和差错。
2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风险性很高,针对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必须加强学习,重视入科护理人员的岗前教育,由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护理安全防范的学习,促使广大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其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识别能力,认真分析现在的和潜在的差错事故,了解常见安全隐患,查缺补漏,及时处理,才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避免意外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2]。
3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和各项操作常规
护理人员要做到核心制度人人知晓,人人掌握,定期抽查,成绩记录与奖金及职称晋升等相结合。在工作中必须按照各项制度来执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是医护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南,是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最主要的制度。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首先要看是否按照常规操作,否则要负法律责任,严重者要受法律追究,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严格遵守各项核心制度、操作常规的重要性。
4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精神疾病的特征决定了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护理安全工作要求护理精神病患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来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应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应急处理能力,这样才能使精神病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同时也能防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他伤等意外事件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护理模式的转变及精神科护理范围的不断扩展,对精神科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是保证和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基础。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理论和实践水平。
5护士的法律意识淡漠,护理措施带来的风险
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出台,一些护士对精神卫生法不了解,对法律不学不问,觉得与自己无关,精神病人在病房出现躁动或攻击行为,为了病人的安全,实行保护带约束病人,大夫下医嘱,24小时内要给家人电话通知,但有些护士做不到,导致一些纠纷的的增加,精神卫生法出台,患者家人都在学法,医务人员不学习,无形纠纷留下隐患。护士更要把精神卫生法学好用好,在精神卫生法的指导下,正确规范的护理措施。作为精神科的护士长更要引导护士们,学法用法,用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的职业行为,减少护理病人的风险。
6培养护士的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降低精神病房的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培养护士临床工作的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培养。运用护理程序应急预案的和各种操作的演练对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良好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此外,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强化培训,提高全体人员技术及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在护理。
7加强责任心,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
由于精神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随时要警惕患者的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更要求精神科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病人的病情,诊断。全面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对一切异常迹象都应提高警惕,恰当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精神科护士必须有慎独精神,对患者负有维护生命和安全的责任,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带来终生遗憾。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巡视、交接班等制度,定期安全检查,从每个班次、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着手,使得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现象。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一些医院医患纠纷明显呈上升趋势,患者或家属对医生和护士的不信任感逐渐加深,这使当前的道德建设问题成为了一个非常迫切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护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新型护患关系,需要全体的各个职称的护士都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现代是的护理的核心德才兼备护理团队。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营造安全、高效、健康的医疗护理环境[3]。护理安全管理是精神病医院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精神科的特殊性致使精神科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加强管理力度,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保障病人安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高琳.护理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转动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5(5):442.
[3]王美兰,林碎钗,贺彩芳,等.护理安全委员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
[4]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09,13(6):59-60
[5]董春玲,张仲霞,张春清,等.浅谈护士长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176
[6]王可。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病房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2,43(2)72.
[7]董崇凤,白仁燕.护士长的道德水平和技术水平是精神科护理工作健康发展的保证[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5)69.
[8]李亚红,魏中华,周朝霞.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问题的探讨求医问药[J]2012,10(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