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üle。由于被欧美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1]。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留置针设计经历了从最初的开放式到密闭式,从普通型到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导管材料也经历了从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以BDVialon为代表)的变革[2]。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现临床上一般都选用以BDVialon为代表的密闭式留置针及威高防刺伤安全型留置针。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上百年历史,因其刺激小,吸收快,起效快,因此人们患病后选择静脉输液的人越来越多,如采用传统的钢针输液工具,日复一日,患者的静脉得不到保护从而血管损伤很大,且患者使用钢针时穿刺部位稍稍移动液体很容易发生外渗,导致多种并发症。留置针可以避免日复一日的穿刺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静脉,减少静脉损伤和降低导管感染机率,减少患者痛苦,便于病人的活动及搬动,同时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3][4]。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不易滑出血管而致药物外渗,减少对静脉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陈明研究得出头皮针穿刺引起的静脉炎为17.9%,留置针为16.2%[5]。而且留置针除了建立静脉通道外还可以静脉采血,测外周静脉压[6]。从而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断事件首次由Zimmerman和West于1975年在社会学领域提出,并被定义为外界不遵循基本的话轮替换规则,随时插入话语而中止当前说话人的讲话,进而停止当前说话人构建会话主题的行为[7]。Linda等将中断的结局分为积极型(Positive,P)和消极型(Negative,N)等2种[8]。护理中断事件,国外学者对护理中断事件(nursinginterruptions)的不同诠释,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护理中断事件构成要素和标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点,即在护理工作中,被“外来的、突然发生、打断或延缓当前事务、分散注意力”,并给临床工作效率和质量带来影响[9]。Lisa等研究表明,88.9%护理中断事件为消极型,说明绝大部分中断事件给护理活动带来负面影响[10]。
1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
尽管留置针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有不少并发症:多篇文献提出套管堵塞、静脉炎、液体渗漏和皮下血肿等是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11][12]。且据研究表明年龄与置管的位置不同,发生并发症的频率有所不同,郭晶调研证明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3]。杨仕英根据静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时间进行观察研究证明手背静脉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但并发症也多,其次是头皮静脉组,然后是贵要静脉组。头皮静脉组无论在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贵要、肘正中、大隐静脉组比较留置时间最长、并发症最少,但留置时间亚于手背的留置时间[14]。娄春燕研究得出小儿留置针中断的主要因素为外渗和脱出,其次为堵塞和静脉炎[15]。罗秀荣则提出老年人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及皮下血肿肢体肿胀的患者率稍高于中年患者[16]。这正如余斯玲等调研得出患者的机体素质对留置针所产生的并发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17]。经过长期的护理临床经验得出留置针相关中断事件是导致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1.1导管堵塞
杨华认为,静脉留置针发生套管堵塞的原因众多,封管液的种类,用量及推注方式、速度不合适等[18]。东梅研究表明女性发生套管堵塞的几率高于男性,患者患糖尿病的时间越久,发生套管堵塞的可能性就越大[19]。置管一侧肢体活动过于剧烈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凝固。病人凝血机制异常,血管痉挛等,均可造成导管堵塞[20]。造成患者套管堵塞的原因多而复杂,其中高浓度液体输注后导管冲洗不彻底是造成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另外,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移动,造成血管内壁的损伤,使血小板聚集在受伤部位及套管尖端,形成血栓造成套管堵塞[8]。
1.2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静滴药物,使该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引起静脉炎的因素有:针头的直径、长度、输液速度、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及量、个体差异,留置时间等。它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26%[21],分化学性和感染性。化学性静脉炎与静脉输注高渗性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而感染性静脉炎多为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
1.3皮下血肿
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而导致留置针未进入血管或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22]。
1.4液体渗漏
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对穿血管。黄小珍指出,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血浆渗透压增髙使血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导致液体外渗[23]。
2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干预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从而避免血管内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穿刺成功后将套管固定牢固,防止针体滑出血管。(2)通过和患者有效沟通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留置套管后可告知患者置管侧肢体可适当活动,但不能提重物等相关健康宣教。(3)置管前应选择合适血管,尽量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受伤、感染的静脉,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只能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回流,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24]。而进行化疗时,肖金平等提出:输入化疗药物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25]。(4)选择满足治疗需要量最小号最短的留置针,它不但保证充分血液回流,而且减少导管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6]。彭翠香在普通外科病人输液时,对22G和24G两种型号套管针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认为细而短的24G型套管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摩擦,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时间[27]。(5)注意输液顺序,输液时先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先输入抗生素再滴入普通类治疗药物,并掌握好药物的浓度和输入的速度[28]。输注完高浓度液体前后要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并选用正确的封管液5-10ml采取脉冲式冲管后再封管,陈美娟提出,采用脉冲式封管方法可以在导管内部形成小漩涡,将残留药物彻底清洗感觉,避免导管堵塞[29]。如需输入中药类与西药类药物应冲管防止中西药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出现。静脉输血时应另外建立通道%不能与其他液体由留置针同时输入,避免产生化学性静脉炎及溶血反应。(6)掌握好留置时间。输注高渗液体,留置时间不超过3d;输注普通液体,不超过5d,对于久病及营养不良病人,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及局部抗炎的能力。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有研究表明,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多不能超过7-10d[30];国内临床一般以5d为常规留置针留置时间;美国输液协会将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5d[31]。章洁等川通过对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穿刺部位在远心端、输入刺激性液体、每日输入液体量>1500ml/d、留置时间>5d是影响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32],这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黄正凌提出,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33]。(8)规范操作流程,遵循无菌原则。穿刺前充分洗手,对穿刺点皮肤应消毒2次,直径应大于8cm。穿刺后,应再次对针柄及周围皮肤进行2次消毒,待干后(不要用干棉签擦拭),再使用无菌贴膜覆盖。
综上所述,在当今医学临床中,静脉输液时选择留置针比钢针带给我们很多的方便和优越性,但同时因为护理相关中断事件导致不少并发症发生,也因为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拒绝选择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的原因之一,而怎样克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护理界需攻克的难题。以上均是护理前辈从留置针使用不同部位、年龄、病种等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不同方法进行干预,那么可不可以通过寻找出留置针相关中断事件对留置针使用中的某个过程影响最大,从而进行干预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艳平,杨桂涛,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
[2]史凤琴.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日程安排[C]//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9.
[3]杨金梅.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4,12(2):120-121.
[4]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1.
[5]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5):5-6.
[6]赵雪枝,张倩,杨红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80-4881.
[7]ZimmermanD,WestC,Sexroles,interruptionsandsilencesinconversation[A]ThomeB.Henley(eds).Languageandsex:differenceanddominance[C]Rowley.MA:Newbur"House.1975:105-127.
[8]HallMG,PedersenC,HubleyP,etal.InterruptionsandPediatricPatientSafety[J].JournalofPediatricNursing,2010,25(3):167-75.
[9]谢建飞,丁四清,曾赛男,等.护理中断事件的概念分析和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75-178.
[10]KositsLM,JonesK.Interruptionsexperiencedbyregisterednursesworkingintheemergencydepartment.[J].JournalofEmergencyNursing,2011,37(1):3-8.
[11]陈小鸽,杨秀燕,伍晓莹,等.如何加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4).
[12]张惠娣.非正常情况下终止静脉留置针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15(1):135-137.
[13]谢冬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4):367-368.
[14]杨仕英.静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时间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58-59.
[15]娄春燕.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对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119-120.
[16]罗秀荣.静脉留置针156例常见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4):99-100.
[17]余斯玲,江淑君.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17):3210-3211.
[18]杨华.探讨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堵管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7):294-295.
[19]东梅.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堵塞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19-1320.
[20]付喜秀,刘陶文.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9):1698-1700.
[21]高玲,胡珊珊,王莹莹.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90-491.
[22]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5):5-6.
[23]黄小珍.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140-141.
[24]汪守凤,江宾,邓德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373.
[25]肖金平,陈奇志,肖清秋.肿瘤病人使用浅静脉套管针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7):420-421.
[26]王艳伶.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19-20.
[27]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617.
[28]王宗润,王宗美,高玉先.儿童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078-1081.
[29]陈美娟.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安徽医学,2011,32(6):830-831.
[30]JJauchKW,SchregelW,StangaZ,etal.Accesstechniqueanditsproblemsinparenteralnutrition-guidelinesonparenteralnutrition,chapter9.[J].GMSGermanMedicalScience,2009,7:Doc19.[31]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32]章洁,皮红英.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17-519.
[33]黄正凌.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606-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