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良吴茜(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河南唐河4734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病例的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2周的治疗,58例患者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1例。有效病例数为51例。有效率为87.93%。结论准确诊断、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准确诊断个体化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是指因急性脑血管闭塞,导致脑功能发生缺血性损伤,进而引发相关神经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临床多采用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因其临床表现各异,仅采用一种方式来治疗是不切实际的。我院一旦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立即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近两年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我院共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45岁至78岁,其中45岁至50岁4例,51岁至59岁13例,60岁至69岁29例,70岁以上8例。
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原有高血压病31例,冠心病29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25例。其中19例患者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史。
1.2临床症状及诊断
所有患者均为安静休息或睡眠时突然发病,发病后30分钟至4个小时来院就诊,患者入院时13例患者伴有严重的头痛及呕吐;16例患者出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32例患者出现一侧面瘫及对侧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6例患者入院后出现昏迷,其中8例患者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临床症状。所有病例经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1.3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吸氧,初步确诊后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采取调控血压、血脂、血糖,超早期动、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扩容、抗凝以及保护血管内膜、清除自由基、活化脑细胞等药物进行治疗。对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进行监测。
康复期按下列方案[2]进行康复治疗。半身不遂者加用活络复遂汤,每日1剂,连续服用4周,处方为:桑枝30克、钩藤30克、怀牛膝15克、桃仁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化橘红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炙山甲6克、土元6克、皂刺6克、地龙6克、蜈蚣2条。言语不利者加用转舌解语汤,每日1剂,连续服用4周,处方为:茯苓12克、远志12克、半夏10克、橘红10克、石菖蒲10克、天麻10克、红花10克、天竺黄10克、僵蚕10克,全蝎9克、白附子6克、羌活6克、苍术6克、炙穿山甲6克。
1.4疗效评价[3]
采用MESSS评分对患者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病残进行评级。能够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为0级;生活基本自理,能独立生活,部分工作为1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为2级;部分生活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为3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为4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为5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为6级;植物状态为7级。
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2级;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分至20分;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不足8分;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或更多。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病例数均为治疗有效病例数。
2结果
经2周的治疗,58例患者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1例。有效病例数为51例。有效率为87.93%。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因脑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导致血管供应区脑功能发生缺血缺氧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害巨大,但如果能够及早的进行诊断并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是完全能够治愈的。李雄新等人[4]针对发病机制以及所采取的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他指出小动脉闭塞、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源性栓塞是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发作时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状态常同时存在,不建议使用扩管扩溶药物进行治疗;需慎重地进行效益比对及风险评估后方可选择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变化的同时,给予“中性”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法。我院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借助头部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准确诊断,并采用对症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中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状态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72—74.
[2]胡根堂,蔡秀玲,王飞.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76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7):816.
[3]黄胜文,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4):73
[4]李雄新,王大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9):596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