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世博会教学设计

张秀娟

◆张秀娟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57000

课题:高三备考热点复习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强化世博会所涉及的历史考点的记忆。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以史为鉴,从历史得到启示以指导现实。

教学方法:师生搜集热点资料,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资料的历史解读。

教学重点:解读世博;感悟世博。

教学难点:解读世博

导入:课件展示中国展馆图片

教师:大家熟悉这幅图片吗?

学生:上海世博会中国展馆

教师:承载着欢乐和期望,世博会于2010年4月30日晚8点10分在黄浦江畔美丽的夜景下拉开了大幕,今天我们用历史的视觉来关注一下这场盛会。

走进世博——世博会的由来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世博会的由来?

学生: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最早形式。

教师过渡:谢谢,下面让我们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它的发展

解读世博——知识能力目标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能够举办首届世博会?(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较早的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社会稳定;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这就为举办世博会提供了物质条件。

教师:从政治经济分析了原因,很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英国的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可以提供先进的展品。

教师:嗯,思路很好,请坐。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就意味着发明较多。还有吗?

没有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大家想一下,英国生产这么多的产品,除了技术、社会环境的保障,经济实力的强大,还需要什么?

学生:原料、市场。

教师:这两个条件是怎样具备的?

学生:殖民扩张。

教师:对啊,英国殖民扩张的结果是使其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课件展示答案)。

政治:较早的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外交: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文化: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

过渡:从世博会诞生那天起,我们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它的憧憬与追求,请看第2题:

2.1851年“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上,刺绣作品《耶稣像》荣获一等奖,茅台酒和“可雅白兰地”夺冠,茅台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后者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以生丝、茶叶、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等为主。

问题:这段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过渡:中国传统的食品手工艺品不时在早期的世博会上登台亮相,载誉而归,可是,在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前这些农耕文明的经典难掩凋敝和落寞,从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处于空白,尽管如此,先进的中国人没有放弃这一梦想,请看这组材料:

3.1902年,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其发表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里预言了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梁启超的艺术想象,集中地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强国梦。

问题:请说出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强国主张?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们回答基本正确,教师表扬并总结答案)

过渡:100年前,由于中华民族的积贫积弱和内忧外患,他们的强国梦和世博梦都随一江春水东流去了,让我们重拾世博梦的是改革开放,大家看第4题:

4.上海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中国政府就坚定地表示,中央政府保证将为上海举办世博会提供财政上的一切支持和包括税收等方面的各种优惠;中国民众对申博90%的支持率和上海市民93%的支持率,是其他四个申办国家和城市所无法相比的;上海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是国际知名的大都市。

问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过渡: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示?

感悟世博——情感价值目标

学生:经济是后盾,必须提高综合国力。

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教师总结——课堂小结

看来大家收获多多,今天我们就用这句话结束我们的学习:一切始于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