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青年的精神需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3

浅论青年的精神需要

王么玲

王么玲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0-0159-02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部分。在全面发展思想里最为突出的是个人的发展,青年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发展中占主导的地位,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个人自身的发展要求更高更完善,突出表现在青年的精神需要上,精神需要即心理需要。社会的发展使得很有必要对青年的精神需要加以高度重视,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年;心理;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直接理论来源,受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是在批判的继承前人关于这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确立的。他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生产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生产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指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在他看来,人的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又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社会的前进,历史的进步,让大众化的人们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追求物质财富还是精神享受。马克思指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的今天,精神的发展也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物质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在满足物质需要之后,精神需要就处在一个急需满足的阶段,青年的精神需要尤为明显,因为它关系到未来青年的健康成长,应给以高度关注。

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社会的属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普遍感觉到社会主义社会带来的新生活:吃的饭菜更香了,住房面积宽敞了,出行也便利了,这是在革命时代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都逐渐开始满足了。可是这繁华的外表下,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藏在心里的压力和不痛快,精神满足越来越少了。这是现在社会每个年龄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人或许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理想和现实一结合就又出现了问题。表现突出的是青年的心理发展被忽略,这也是导致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产生的青年社会问题。虽说“物质决定意识”,可是意识的反作用力很大,在实际生活中的人们基本上都能感受到这一矛盾的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太多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很多时候都要进行选择,甚至是抉择。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而言,这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青年的精神需要——心理

(一)内涵把握。

艾里克?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的表现都不一样,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青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因素的指导和实践。所以在周围的事物变化发展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像天平失去了平衡一样,无法再继续保持和谐。

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和行为的失常,这种失常多多少少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且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按照表现的轻重还可分为轻度的心理问题和重度的心理问题。由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型时期,身心发展比较迅速但应对问题能力不够成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也远远大于成年人,所以应该予以重视。青年心理问题就是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各种表现情形。青年的心理变化反映在青年的精神需要上,精神意指内在,而心理是内在的统一表现。

(二)问题出现。

根据相关调查,青年犯罪的比例逐渐增大,近来很多大学生出现的跳楼事件,还有网上爆的青少年自残事件、网恋、游戏迷等等,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直至心理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在青年快速成长的步伐中,机体的成长和思想方式方法的转变,和父母思想的不一致,性格的倔强,要求个性的解放和自我需求的实现。所有这些问题导致青年在一个封闭的围绕自我的圆圈里成长,导致他们叛逆、早熟、违法犯罪等行为随之产生。生理的发展迅速导致的困惑还没来得及解决,心理发展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处于一个生理超前、心理滞后的过度阶段。这也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的原因所在。这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加适当的引导教育就会使他们走上岐图。

在张扬个性的今天,独生子女的比例上升,使得溺爱在青少年中盛行,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一些极端,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青年的智力迅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成熟,已经具备成人的思维。虽说思维已经健全,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和个体心理的不成熟,有的时候会出现反常行为,如对待事情缺乏理智,太情绪化等。这是男生的表现与女生不同,大部分男生比较叛逆,而女生则比较情绪化,心情不稳定,共同的表现就是喜怒波动比较大,容易接受新观点,新思想,也容易靠近不健康的事物注意这时一定要让青少年接受到正确的引导。

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是人对自身发展内在要求,青年在这个时候不但要注意外在的发展,而且要注意内在的修身养性,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内在美,包括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因为毕竟在这个时期,他们已经多少接触一些外在世界,接触大自然,接触身边的环境和人物。在面对这些复杂的关系的同时也是在编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方面的能力也随之发展,并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处事能力。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指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或每个生产者的发展。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些个人不是同具体社会环境隔离开来的抽象的个人,而是“真实的个人”,是“活的,现实的个人”。个体的发展决定着群体的发展,人的群体就是社会组成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形态作为个人活动的社会形式,又反过来制约和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就是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所以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人的发展是无限的盘旋上升的过程,可以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提升而发展。

青年的发展过程尤为重要,包括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忽略的。个体的发展是机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但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最严重的问题。作为青年的监护人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防范措施,正是由于教育方面的失衡和不恰当给青年的心理上造成阴影。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诱因是从心理方面的影响,因为思想是行为的来源,外因作用于内因,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先有思想的形成然后才付诸于行动。“治标要治本”,所以要分析表面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即从心理方面加以引导,把思想先转变过来再着手行为上的一些纠正,有深入的发掘问题才有浅出的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都知道青年的个性发展变化比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这是“正在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心理反差。

个体的机体成长在社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影响,而是社会的整体发展的影响,例如网络的发展,现在青少年对网络的痴迷是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网络的逐渐普及使得一些青少年很容易接近这一新鲜事物,也很容易对它产生好奇,这是青年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这种好奇心就会促使他去琢磨,去研究它的内在机制,学会一些基本的技术能力来满足对这一好奇心的需求。由于在网上我们可以接触到的东西很多,可以找到许多学习资料,同样也可以找到很多不健康的东西,例如网络游戏,黄色网站,聊天,利用网站诈骗等等具有负面作用的东西,据不完全统计,在网吧上网的绝大多数是青年。长时间的沉浸在游戏的王国里会让青年的大脑处于一个忘乎所以的状态,会刺激大脑皮层长期处于一个兴奋状态,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大,另外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例如对游戏的过于依赖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导致自闭症,心理扭曲等严重问题。长期接触色情、暴力,使青年的纯洁心理受到严重损害,由此又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流氓滋事、聚众打架,有的甚至伤人杀人,危害社会,网魔流毒,莫此为甚。

社会是对青少年最具影响力的百科全书,我国社会生活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所发生的种种“阵痛”中的消极性变化,不仅增加着个体承受的心理压力,而且弱化着克服或缓解这些压力所需的客观条件,从而加剧了青少年心理承受力与实际所承受压力不相适应的矛盾。“社会发展新旧交替过程中,社会控制必然会或长或短地出现一段‘断档’而呈现出乏力状态,各种丑陋的社会现象沉渣泛起,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悄然扩散,假冒伪劣产品、经济犯罪、行业不正之风、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屡打而未绝,诸如此类消极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一方面引发着青年对社会的失望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全感,一方面诱使部分青年滑向人生歧途。近年来据统计,青少年犯罪比例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比例的70%—80%以上。”[3]

2.家庭不和谐的心理诱因。

家庭的不和谐也造成青年很多不和谐的心理因素,例如家庭暴力,家教不科学,父母离异,父母的文化素质偏低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极端表现。调查表明,犯罪的青少年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周芦萍(2004)等在对深圳市200名4-18岁少年犯的调查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60.5%,母亲占67.3%;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父亲占23.5%,母亲占2%;大专文化程度的,父亲占10.5%,母亲占0.7%。”[4]父母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很大差异。仔细翻看青少年的犯罪资料,大多数都是父母离异,家庭暴力和父母文化素质低所导致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而问题的症结所在恰恰就是先有心理上的犯罪,最后导致行为上的实际犯罪。所以这些不和谐的家庭对青少年影响极大,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所在。

3.自然环境的恶化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理问题。

环境在青少年心理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身处的环境都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社会环境中青少年要扮演的角色和在家庭环境中青少年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相应带来的心理变化相差也极大。这里所要说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化给青少年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大自然原本是美丽的,是动物的理想王国,人类的净化森林,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飞速前进,人类好像只顾及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没有放更多精力在保护自然资源上,“现代科技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空间严重毁坏,整个世界面临着气候变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森林剧减、环境污染、能源匾乏、资源危机等问题,人与自然处于尖锐对立的矛盾中,且这一矛盾几乎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5]

自然环境在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代的青年在被污染的环境的影响下也极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如汽车尾气让人变得急躁,不安甚至恐惧感的增加,温室效应让大地气候变暖的同时却让人变得很抑郁,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让人类感觉到了生态危机感,种种精神性疾病的出现基本上是由于大自然和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的。

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是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的根据地。变化快,文化氛围的不同,就业压力,物质充裕,生活不规律等等都极容易引起青年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青年应该保持高度的自律性,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满足自身精神需要,促进年轻一代和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109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3]赵美玉.社会转型期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犯罪原因的对比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4]杜红梅,冯维.论父母素质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陕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报,2003,3:26-28.(P30).

[5]邹晓芟.科技时代人与自然对立问题的根源及其解决[J].马克思主义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王么玲(1985—),女,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