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东方国际学校教改掠影
山东省枣庄市东方国际学校277000;山东省枣庄市教学研究室277000
2016年5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并解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尤其是学科教学,强调课程核心素养与德育的有效契合,强化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全科育人的目的。这既是教育的“势”,又是教育的“机”,顺势而为,相机而动,枣庄市东方国际学校抓住课堂,推进教学深耕深改。“水常无形,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课堂教学也如“无形之水”,需要教师做到“因机而动”,使学生“因动而活”,日臻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一、顺势有为——让先进理念飘扬更飘香
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教师要充满创造力、创新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开辟“东方论坛”,建构学校宣讲高地。固定时间地点,引入多方参与,围绕相关话题,引领师生开展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的学习和讨论。逐步确立了七个方面新教育观念:一是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整体教育观;二是树立“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教育价值观;三是树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的发展观;四是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五是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主体观;六是树立“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师观;七是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打造“共同体”,实现校际互享互通。学校校长挂帅,先后与区域名校枣庄市三十九中、枣庄市翼云中学、枣庄市二十九中结成全面伙伴关系。本着“联盟互助,共享智慧、共谋发展”的原则,基于校情,以发展为愿景,以合作为方式,以教研为中心,充分挖掘各校优质教育资源,互助合作解决各校教改工作的难题,让教师专业成长最优化发展在教改共同体中得以实现。“共同体”持之以恒抓好“同课异构”和“网络教研”两个品牌项目。“同课异构”——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磨课面对面原则,推行“一课两上三研讨”策略。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每一节公开课必须上课之前进行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谓之一研讨;公开课上后,听课者进行更大范围的研讨,然后再修改教学设计及课件等,谓之二研讨;第二次进行公开课,谓之两上,并进行教学录像。两上后再进行集体研讨,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及教学辅助资料,使之成为典型性教学案例,进入教学资源库,并随时提供给同行学习借鉴。“网络教研”——打破时空界限,让教师登上专业发展制高点。今日之教研已经不能再“躲进小楼成一统”了,必须既放眼世界,又要展示自我。利用新浪、搜狐等大型网站的免费资源,建立“教研共同体”管理博客、学科研讨博客以及教师个人博客。组建学科QQ群,建立共同体学科教研即时研讨网络平台。当老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学案例发贴到群时,阅读者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
二、因机而动——让课堂教学精致更精彩
提高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就大力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研究,围绕“小课堂”,做好“大文章”。从“三段式”教学模式,到“六三六”有效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过程是渐进发展的。进行打造“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研究,以“磨课赛课”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为载体,把有效课堂研究做细、做实。
1.实践出真知。围绕着多年课改的实践经验,学校凝练出五个基础教学环节和两项必备要求:温故知新、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环节以及竞争激励和限时讲授机制。学校把全员“磨课”、“赛课”作为教学的创新工程,启动以“研课标、钻教材、磨教法”为主题的三轮磨课赛课活动:教师全员磨课赛课;优秀教师磨课展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推动教师搞课堂研究,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借鉴。
2.备课是关键。形成课前研究、课中评价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型:
图一:课前研究“三位一中心”模型
图二:教学评价“三角操作”模型
图三:课后反思“立式交叉”模型
学校推行“四制”:学科组长任务责任制、骨干教师任务责任制、表彰奖励机制、综合考评机制。在行动研究上,以磨课为载体,以集体教研活动为抓手,落实备课“八环节”:(1)个人备课,研究课标、教材教辅;(2)集体备课,对教学目标等各环节进行研讨;(3)二次备课,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细备,形成课时教案;(4)上课,检验教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5)评课,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打磨;(6)改课,在评课的基础上对课后教案进行修正、完善;(7)验课,二次上课检验,写出教学反思,形成优秀教案;(8)观摩课例,对获选的优秀教案进行案例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在资源共享上,实行市优教案本和电子备课双备制,进行从纸质到电子的双重备课打磨,从邮箱网盘到百度网盘再到数字化校园平台,我们不断更新优化资源存储的载体,发挥优案共享的最大效益。通过优秀教案评比,提高了教师的备课实效,促进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促进了课堂教学由有效到高效的递进。
三、因动而活——让学生学习自觉更自主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关系非常密切,学校在修订《枣庄东方国际学校学生学习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合作、当堂作业”的学习模式和“早诵读、午演讲、晚练字”的学习习惯,并以“单元组合作学习”模式为载体,开展“科学排位法”、“单元组学习评价”和“当堂限时达标作业”的创新实践,在学习的有效落实上下足功夫。
1.科学排位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与之相适应,科学排位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科学排位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考虑学生的性格、脾气是否能合作;其次,看性别差异是否有助于合作;再次,看总成绩、单科成绩是否互补,能否达到互助提高的效果。学习小组人数以2人、4人或8人为宜,并要在磨合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动态调整,寻求合作的最大效益。
2.单元组合作学习评价。我们对学习小组采取个体表现整体捆绑评价,既能关注到个体的学习效果,又能增进学生的合作共赢意识,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有各自特色的单元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
3.当堂限时达标作业。为落实“三清”机制,在实施分层作业和“双周清”限时作业改革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实施了“当堂达标限时作业”,立足课堂抓实合格率每年提升10%的目标。具体做法是:(1)学科组教师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轮流选定、统一印制限时作业题,对题量、选题、题目难易度、卷面等有明确要求;(2)各科根据教学实际,立足课堂安排作业时间,限时完成;(3)教师要逐份批阅作业,做到当面反馈纠错;(4)师生建立易错题档案,在“周清”和“月清”时再把错题“搬上”作业。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落实力。
“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或许研究之精髓莫过于斯。从课堂教学有效研究到高效追求,使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活力和魅力,为学校提升优秀率、合格率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