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疾病的超声诊断

/ 2

脊椎疾病的超声诊断

孙立娜

孙立娜(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39-02

腰痛、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刺激、压迫症状和体征、脊柱变形,是脊椎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的腰痛常伴有单侧(少数为双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并具有慢性反复性特点。腰椎结核除腰痛外,则以脊柱变形和产生冷性脓肿流注为特点,前者脊柱出现棘突后凸或侧凸,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后者可在腹股沟、下腹部或大腿内侧触及脓肿肿块,少数有脊髓压迫症状。椎管内肿瘤,除可有腰痛外,主要以产生神经根刺激、继之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和瘫痪等一系列症状为主要特点,初起出现固定区域疼痛及感觉异常;继之出现节段性肌力和感觉减退、锥体束征阳性;最后导致肿瘤节段以下完全瘫痪,运动功能消失、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脊膜及脊髓脊膜膨出症,前者背部中线只出现逐渐增大的肿物;后者还同时伴有神经根及脊髓症状,肿物较柔软,生后即有,表面为正常皮肤,有时长有长毛或有色素沉着,有的表面仅有一层菲薄真皮覆盖,患儿啼哭或压迫前囟,肿物内压力增高并变形。穿刺可抽出脑脊液。脊髓脊膜膨出可有程度的不同的下肢弛缓性瘫痪,感受缺失,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1鉴别诊断

上述脊椎疾病有其共同临床症状,但也有本身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声像图应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等改变进行鉴别,并应除外其他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急、慢性腰部肌肉及韧带损伤、腰背肌肉筋膜炎、关节突骨折、软组织及椎骨肿瘤及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等。CT和MRI检查对鉴别诊断更有重要价值。

2临床意义

多年来,椎管造影被认为是诊断脊椎和椎管内疾病的最好方法,CT和MRI是目前无创诊断脊椎疾病有重要价值的方法。但是,椎管造影是侵入性方法,对病人有一定的痛苦,不能多次检查,CT和MRI价格昂贵。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法,对①腰椎间盘突出;②坐骨神经痛原因的判定;③腰椎骨性及韧带性椎管狭窄;④椎管内肿瘤;⑤先天性脊椎裂及脊髓膜膨出;⑥椎管手术中探测进行肿瘤、外伤异物定位;⑦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监护;⑧椎管手术后疗效的评估;⑨腰椎结核;⑩腰椎滑脱等方面。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对X线、CT和MRI检查起筛选和补充作用。因为超声具有简单、快速、可移动等优点,尤其适合于手术中探测,这是其他影像方法所不及的。

3声像图

3.1腰椎间盘突出

经背侧纵切面,在相应的病变节段出现局限性椎管狭窄,内径变小,低于正常10%以上,除椎板和椎体骨强回声带外,在靠近椎体侧椎管内,可见到进入硬膜外腔的椎间盘碎片和髓核组织呈形态各异的较强回声和低回声,形成所谓“三重密度”回声征象(Engel,1985)认为这一特征其诊断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100%。经腹横切面上,突出的椎间盘使硬膜腔前方或前外侧受压变形,出现压迹,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碎片呈较强的点、片状回声。尤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多见。

3.2腰椎管狭窄症

除椎间盘突外,常见的病因为黄韧带肥厚及椎体后骨赘。声像图:腰椎管呈节段性或弥漫性变窄,内径小于10mm,或小于正常值10%以上,但是黄韧带厚度判定较困难;后者于椎管内出现异常强回声带。

3.3椎管内肿瘤

经体表探测诊断较困难,有时面对椎间隙的硬膜外肿瘤,椎管内可见边缘较清楚的实质性高回声或低回声病灶,或出现局限性无回声区。在横切面上,硬膜及硬膜外脂肪形成的环形回声,病侧受压变形,出现压迹。在脊椎手术中,切除椎弓,用7.5~10MHz探头探测时,可区分髓内及髓外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椎管的强回声环增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呈均匀中等回声或低回声,脊膜瘤则呈强回声,有脊髓受压变形或马尾神经移位,动脉性搏动消失。髓内肿瘤如神经胶质瘤,则显示脊髓局限性肿大,中央管回声消失,内部回声紊乱,增强或减弱。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有时可见中央管扩张。

3.4脊膜、脊髓脊膜膨出

经由先天性脊柱裂,单纯脊膜向外呈囊状膨出,神经根和脊髓位置正常,表面有皮肤覆盖者,称脊膜膨出。脊膜囊内含有脊髓或马尾神经者称脊髓脊膜膨出,好发于腰骶部、颈后部。

声像图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或低回声,有较光整的壁,突向皮下,基底部可见低回声管状结构,通过脊柱裂与椎管内相通,不同的时间肿物大小可有变化。囊内含有脊髓及神经时,呈不完全无回声,可见回声较高的神经组织。单纯性脊膜膨出,内部无其他异常回声。

3.5腰椎滑脱

指上一腰椎在下一椎体上向前或向后滑动或脱位,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先天性、峡部裂性、创伤性、退变性等。其中以峡部裂性最常见,即椎弓上下关节突间的峡部骨质连续性中断,致使相关椎体向前滑脱移位。L5-S1最常见,其次为腰L4-L5。可引起慢性腰痛、脊柱畸形和坐骨神经压迫症状。

声像图超声经腹部纵向扫查,可见腰椎椎体前缘自然前凸弧线失常,滑脱椎体下缘与下位椎体(常为第一骶椎)之间出现“台阶”,可用滑脱椎体下缘水平线与下位椎体上缘水平线间距离,表示滑脱的程度。借助CDFI可了解滑脱椎体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孙正文,闵坤山.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神经根出囊位置的关系.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5,5(2):49.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37.

[3]周秉文.突出的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解剖及临床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97,17(5):3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