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佐料——谈语文学习的新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生活,不是佐料——谈语文学习的新办法

黄正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中心校黄正

语言天性就是生活的产物。可是,语文教学却违背天性,相继大搞语文训练和人文学习,美其名曰工具性和人文性,把生活当作语文的佐料,最多只是联系生活教学,结合生活教学,实际上始终脱离生活,始终不符合语文的天性,语文教学因而受到了生活的严厉惩罚。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不遭受生活的惩罚呢?

首先,改变课文教学方式,在课堂学习生活。

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依据。我们要把传统的分析课文讲解课文改为品读生活学习生活,使“生活”一词成为语文教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为此,我采用“对话生活点对点迁移教学法”,把课文当作生活来学习,把繁琐复杂的课文分析变成品味生活享受生活。从字词到内容和写作,每个方面都从生活出发,品读生活,学习生活。

所谓“对话生活”是指预习和课堂,都紧紧围绕两个问题“课文反映什么生活?”和“课文怎样反映生活?”来进行对话。对话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品读的“深度生活”说出来,把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说出来,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的目的,且不用老师讲解文章主题和结构。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我们可以通过对话运用想象把课文反映的生活复原出来:从鲁迅先生回故乡时的悲凉生活到在故乡时想起少年闰土的快乐生活,见到中年闰土的痛苦生活,看到杨二嫂的刁钻生活,再到离开故乡时的探索生活等一幕幕的生活情景都可以通过想象复原于脑中,进而复原辛亥革命后中国贫穷落后的生活情景,复原中国农民的辛苦麻木生活,复原中国市民的辛苦恣睢生活,复原中国知识分子的辛苦辗转生活,复原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生活。这样更容易产生想象,更容易生动活泼地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通过对话探究“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理解课文写作。除此以外,还能体验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情景,能学习到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这对学习做人,对学习写作,都是至为重要的。可以说这就是在学习做人和学习写作。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就无法生活得好,也无法写作。例如一个人不能认识生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把美的东西当做丑的东西,他的生活就不会快乐,写作也不行。总之,分析课文能达到的目标对话生活能达到,分析课文不能达到的目标对话生活也能达到,且能根除分析课文教学法的许多至今无法消除的弊端,程序还极其简单。

所谓“点对点迁移”是指每学习一篇课文,都确定一个反映生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来写作反映生活,培养学生写作表现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故乡》时,就可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对比来写作反映生活。写作表现生活的话题确定为家乡的变化或社会的变化等。具体要求学生像课文那样通过典型人物的变化作对比来反映这些变化。如反映家乡的变化,可指导学生写爷爷或奶奶的变化,写他们七十多岁爱起唱歌爱起打扮的生活情景,再写他们二十几岁时的艰苦生活,形成对比,以此反映新农村新面貌,反映党的政策好。也可指导学生写一位叔叔由游手好闲到致富能手的变化,以此深刻反映家乡变化。这样训练不仅时效性和针对性极强,能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而且能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研究生活,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总之,采用“对话生活点对点迁移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生活,彻底改变分析课文教学法,使语文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次,广泛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生活。

这里,我不是指阅读文学名著,而是指阅读各种生活书籍,通过阅读认识生活、学习生活。如阅读少年生活、青年生活、科学家生活、学者生活、父母生活、老师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阅读可以用生活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每周阅读两个生活故事并作笔记,展开阅读竞赛,每学期比赛一次,促进学生阅读。生活故事的篇幅不要长,一千至二千字左右即可。篇幅长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功课,学生负担重,家长也反对。为了解决学生无书可读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订阅刊物《生活故事会》,确保阅读顺利进行。这样如果坚持十几年,从小学到中学结束,就可以学会生活的。以前,语文教学也一直强调多读,但主要是强调阅读文学名著。由于名著篇幅长,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家长和其他老师也反对,因而长期以来多读就没有落实过。只不过这个阅读落实好了,也不能学会生活,因为这个阅读的追求不是认识生活学习生活。只有在学会生活的目标指引下阅读,才有可能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后,写作表现生活就成功一半了。这一半有决定意义,因为这一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是不可能成功的。传统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的例子。

再次,广泛参与生活,积极投身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娱乐生活等各种生活等都要广泛参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多才能识广。但是生活如此宽广复杂,要求学生一一参与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课内外阅读。

总之,语文课堂学习生活,课外阅读学习生活,参与生活学习生活。语文教学从来没有这样以生活为中心,从来没有这样吸收并有机结合传统语文教学和新课标语文教学的优势,摒弃传统语文教学和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弊端,使两者完美结合,做到既生动活泼又有一定模式,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等。语文教学存在矛盾对立的各方大都因此和谐统一成一个整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