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金
摘要:通过对部分中学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问,进行了本市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得出课外体育活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建议。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瑞安市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一、前言
体育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运动兴趣,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不但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在于时间和空间的拓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市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态度、活动项目、锻炼时间、活动的场地器材以及课外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为继续深化我市高中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瑞安中学、瑞安八中、瑞安农业技术学校、瑞安职业中专四所学校的部分学生。按性别将研究对象分男生组和女生组,每所学校男女生共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其研究的现状;(2)调查问卷法:将印制好的问卷表发给各校学生和教师,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率100%。(3)访问法:在各所学校体育场所进行现场的一些询问、交流和讨论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学生的业余生活方式等情况。(4)数据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作出统计并分析。
3.调查结果和分析
(1)我市部分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程度调查分析
表1: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重要性的调查结果
问题结果
男生女生合计
重要24%28%26%
不重要11%16%13.5%
无所谓65%56%60.5%
从表1中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无所谓的态度,这也说明学生对体育的不重视、认识不深。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手段应新颖、教学内容要丰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也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的动机,增加课堂实践的锻炼机会,促进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
(2)对我市高中生是否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
表2:对我市高中生是否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
类别结果
是否
男生52%48%
女生28%72%
合计40%60%
有句谚语:有了健康,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便有了一切。而有无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无疑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表2表明: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为52%,而女生只有28%。在调查访问中发现,男生比较主动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而大部分女生则没有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向女生多传授课外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起体育活动的意识。
(3)我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3: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的调查结果
问题结果
男生女生合计
兴趣爱好14%22%12%
增强体质43%10%32.5%
娱乐25%25%25%
提高运动成绩4%5%4.5%
减肥2%28%15%
发展个性8%5%6.5%
提高达标成绩4%5%4.5%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推动和维持进行锻炼的心理原因,是决定学生进行锻炼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较集中在增强体质和娱乐上,女生则兴趣爱好、娱乐以及身体形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兴趣爱好以及发展个性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与调剂生活相联系,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
(4)对我市高中学生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实际参加体育活动项目调查比较分析
表4:瑞安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喜好及实际参加项目
问题结果(喜欢与参加)
男生女生合计
排球(喜欢与参加)4%(4%)10%(12%)7%(8%)
篮球46%(47%)16%(21%)31%(34%)
足球12%(12%)4%(6%)8%(9%)
小球类16%(24%)26%(34%)21%(29%)
跳绳2%(0.5%)13%(10%)7.5%(5.25%)
跆拳道5%(0%)11%(7%)8%(3.5%)
慢跑6%(7%)8%(10%)7%(8.5%)
健身操3%(0.5%)8%(0%)5.5%(0.25%)
滑板6%(5%)4%(0%)5%(2.5%)
对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内容与实际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有出入。尤其是女生选择的实际活动项目和兴趣点有较大出入,如健美操和滑板,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课外时间实现度相对较低。这与健美操与滑板等练习需要场地和器械有关。比较起来,男生体育活动的兴趣点与实际活动内容得到较好的统一。此外,现场访谈到这个兴趣问题时,问学生是否有别的体育活动内容,有许多学生说游戏、轮滑等等。这也说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实际活动有一定的差异。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学校应多开设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教师应随时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
(5)对我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体育活动频率、体育活动强度的调查分析:
表5:市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调查结果
问题结果
活动持续时间男生女生合计
10-20min14%12%13%
20-40min32%34%33%
40-60min18%12%15%
1h以上6%0%3%
不一定30%42%36%
表6:市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频率调查结果
问题结果
频率男生女生合计
0次18%16%17%
1次18%30%24%
2次28%38%33%
3次24%16%20%
4次4%0%2%
4次以上8%0%4%
表7:市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强度调查结果
问题结果
强度男生女生合计
强度很小,没什么感觉26%32%29%
强度中等56%58%57%
强度大,比较累18%10%14%
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活动的频率与强度表明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运动量和参与锻炼的频率,它们是反应学生能否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健心目的的重要指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为合理的锻炼,每周的体育活动频率在3次以上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从表6、表7结果显示:有46%的学生参加活动时间在40分钟以内,而活动时间在40分钟以上的学生只有18%,而且大部分的学生活动强度中等偏下。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达到合理运动的效果,强度也有待加强。同时从活动频率(表5)中可以看到,学生在一周内活动频率3次以下的占74%,3次以上的只占6%,这说明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次数上也没有达到合理的要求,显然这些学生很难达到满意的锻炼效果。
(6)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原因的调查分析
表8: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原因的调查结果
问题结果
男生女生合计
场地器材不足23%18%20.5%
学习压力大,没时间43%30%36.5%
缺乏技术8%6%7%
不感兴趣16%16%16%
没有运动氛围10%30%20%
从表8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压力大,没时间,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对文化课学习抓得很紧,并且给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据现场访谈得知,学校对每次大小考试都排学生的名次,对每位学生进退几名都列得一清二楚。这种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教育界早已高度重视。没有运动氛围是学生主观上的原因,这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即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并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难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结合以上动机可知,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因为他们对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所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是受到以上客观因素的影响,立刻终止,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而学校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由于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大部分学校设施陈旧短缺、器材贫乏,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项目,也影响了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得到了加强,质量也有所提高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对照差距较大,因此,笔者归纳出了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
我市高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男生处于中等水平,而女生则处于低水平,体育活动意识有待加强。
(1)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内容与实际参加体育活动项目有出入,而且活动的项目比较集中,学生参加活动时运动量较低,每周活动的频率也低,不能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学生对体育活动较感兴趣,但是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部分学生也因受自身主观因素(没有运动氛围)和场地器材的影响,制约了其参加体育活动。
(3)体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力求迎合学生的喜好。
2.建议
为了优化我市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算是抛砖引玉,以期在这个问题上,引出更多更好的交流与研讨的文章来,使课外体育活动在认识和实践上“能够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提出几点建议:
1.教育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2.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课外辅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4.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适当更改锻炼项目,使其满足更多学生的要求;5.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6.在抓课外活动的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而奠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媛.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中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0(6).
[3]宋秀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J].滨州师专学报,2002(2).
[4]曾琳叶.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的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
邮政编码: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