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灵石县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1300)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50例,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2月份在我医院进行治疗。50例患者均应用可膨胀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和评价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61.2±10.2)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47.2±10.3)毫升。随访显示5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随访时间平均为(18.9±1.4)个月。患者无感染并发症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3±1.1)周。结论:应用可膨胀髓内钉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操作便捷,且创伤性小,手术用时短,并发症少,对患者骨折的愈合以及预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四肢长骨骨折;可膨胀髓内钉;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011-02
Clinicalanalysisoflimbslongbonefractureofexpandableintramedullarynailingtreatment
DuanFeng.ThePeople'sHospitalofLingshiCounty,ShanxiProvince,Jinzhong031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Evaluationofapplicationofexpandableintramedullarynailingtreatment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limbslongbonefracture.MethodsChoose50casesofpatientswithlongbonefracturesoflimbs,theyareapplicationofexpandableintramedullarynailfortreatment.Toobserveandevaluate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onditions.Results50patientsweresuccessfullycompletedsurgery,surgeryis(61.2±10.2)minutesonaverage.Theaveragebloodlosswas(147.2±10.3ml.Fractureswerehealedwithoutinfectioncomplications.ConclusionsApplicationofexpandableintramedullarynailtreatmentoflimbslongbonefracture,convenientoperation,smalltraumatic,surgicaltimeisshort,fewercomplications,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fracturehealingandrecoveryhasapositivemeaning.
【Keywords】Limbslongbonefracture;Expandableintramedullarynail;Clinicalanalysis
四肢长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外科类型,多发于老年群体,且随着交通事业等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四肢长骨骨折在临床上主要实施手术内固定治疗,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骨科内固定技术,为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的专利技术[1]。传统的交锁髓内钉缺点较多,面临髓腔适配、远端交索等问题。可膨胀髓内钉系统运用其独特技术,经液压扩张而实现锁定,能够与髓腔内壁紧贴,且符合解剖学压配,生物学优势显著[2]。笔者医院针对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50例,均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为20~82(52.2±2.4)岁。股骨干骨折患者有2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有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有9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有4例。其中有8例患者为A1型,有10例患者为A2型,有14例患者为A3型,有15例患者为B1型,有3例患者为B2型。其中交通事故致伤患者有23例,高空坠落患者有12例,重物砸伤患者有8例,其他原因有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的用时为3~11天,平均用时为(7.8±1.2)天。
1.2方法
50例患者均应用可膨胀髓内钉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肱骨骨折患者行臂丛麻醉,股骨骨折、胫骨骨折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结合术前检测的髓腔狭部直径选择髓内钉,髓内钉压缩状态要求比髓腔直径小1毫米到2毫米,为髓内钉的膨胀提供足够空间,可适当给予扩髓。5例患者顺行经梨状窝作切口,对其进行FixionIM内固定;4例患者经胫骨结节上偏外、胫骨平前缘作切口,对其进行FixionIL内固定。于肱骨大结节偏内对肱骨骨折患者作一切口,FixionIM内固定患者有5例,FixionIL内固定患者有8例。34例患者行闭合复位,16例患者行切开复位(不愈合4例、病理性骨折4例、神经血管受损5例、开放性骨折3例)。复位骨折取髓内钉置入,IL内固定同时给予近端锁钉固定,压力泵连接后控制压力在7×103kPa以下,之后对密封帽进行安装。清理创口,闭合。股骨近端骨折行FixionRF内固定患者通过X线检查给予牵引闭合复位,股骨大转子近端顶端开口置入导针,扩髓再置入主针,置入防旋螺钉,与压力泵连接,并对密封帽进行安装。
术后患者给予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主动/被动训练,对患者肌肉等长收缩进行训练和指导;术后第3天训练邻近关节,指导肌肉等张锁训练。关节屈伸结合疼痛情况进行。是否负重需要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复位情况。PF钉患者可在术后1周进行适当负重,FixionIM内固定以及FixionIL内固定患者可在术后3周进行适当负重,定期随访并复查,对患者负重、功能锻炼进行指导,结合X线检查确定患者的愈合情况。
2.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用时为46~109(61.2±10.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2~510(147.2±10.3)毫升。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12~35(18.9±1.4)个月的随访,显示患者预后理想,骨折愈合,无并发症出现,愈合时间为11~29(12.3±1.1)周。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2±0.2)周,肱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2±0.2)周。
3.讨论
四肢长骨骨折是一种骨外科常见疾病,股骨转子骨折是常见的类型,发生率较高。可膨胀髓内钉的生物学优势明显,相比传统的交锁髓内钉技术,其生物相容性更好,Fixion可膨胀髓内钉应用标准医用植物材料进行制造,进入机体后不会产生局部、全身性的排斥反应[3]。且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抗磨损、抗腐蚀、抗老化的作用,且在机体内环境中也不会失效。可膨胀髓内钉同时具有理想的力学性能,力学强度、弹性应变力均具备优势,在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理想的力学稳定性以及轴向稳定性,可抗弯曲、抗疲劳,且该材料无致癌性[4-5]。
在临床应用中,可膨胀髓内钉不需要实施远端交锁,操作便捷,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较少。膨胀过程中,主钉使应力在骨干均匀分布,对骨折端复位有积极意义,且抗旋转能力相比传统交锁髓内钉要更强。多数患者临床上不需要扩髓处理,这提高了对患者的髓内血供的保护,对患者的预后以及愈合优显著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可膨胀髓钉是一种弹性固定,可结合髓腔形态进行膨胀形成沙漏样固定,促使骨折断端骨痂的产生。可膨胀髓内钉固定具有理想的固定效果,对骨质疏松患者同样适用,可膨胀髓内钉通过增加与骨的接触面,提高了抗旋转能力。
医师在操作的同时还需要掌握手术的适应症:AO分型中的A型骨干骨折、B型骨干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均适用该术式,骨折线在髓腔狭部附近的骨折患者是该术式的最佳对象,而针对粉碎性骨折、干骺端骨折、旋转不稳定型的肱骨骨折患者,该术式则效果不理想。
可膨胀髓内钉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压力过大,容易出现骨皮质劈裂,而过早将压力泵拔除则会导致膨胀不彻底,因此在注水加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加压过程中相注意速度不宜过快,主钉在膨胀过程中确保压力维持在60kPa到70kPa,并密切观察,一般压力表数值可出现回落,需要多次注水加压才能使压力值稳定,确保膨胀充分。在注水加压过程中如果出现压力无法上升且漏水,主要与加压装置的接口间没拧紧存在联系。
笔者医院研究得出,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61.2±10.2)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47.2±10.3)毫升。随访显示5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随访时间平均为(18.9±1.4)个月。患者无感染并发症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3±1.1)周。
可见,应用可膨胀髓内钉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生物学优势,固定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俊,宋飒,蒋垚,等.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3):304-306.
[2]卢猛,赵尔弘,强华.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2):283-286.
[3]刘世杰.四肢长骨骨折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183-183.
[4]王彦科.可膨胀髓内钉在24例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3):120-121.
[5]喻鑫罡,夏荣刚,陈旸,等.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