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华学院,230088)
摘要:当下,电子信息工程因电子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愈发重要,同时推动了通信领域与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不仅在纯技术领域发展迅猛,而且在产业建设方面前景广阔。为此,我们需要认清电子信息工程在当下时代的重要作用,了解相关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扩展技术应用范围,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未来趋势;技术水平;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计算机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也对计算机领域的良好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计算机行业状况也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产生影响,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同时也作为独立的个体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现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电子信息工程现阶段发展状况
1.1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落后地位,因此企业竞争力不高。当下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迅速,实际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具有较大差距,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先地位,较为被动。
1.2市场环境不完善
外部市场会影响行业发展,而国内电子信息市场环境较差,未得到有效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不合格电子产品在市场中流通,盗版侵权产品大量存在等。这种情况表明了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打击了原创者的积极性,也侵犯了正规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电子信息行业健康发展。
1.3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20世纪20年代起,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开始发展,新世纪中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关键地位,行业产值增长迅速,而附件值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国内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体系,使得该行业发展缺乏创新性,并未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主动权,并由此引发了多种问题:数据库产业未形成较大规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集成电路行业的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1.4创新意识不强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尚未掌握相关核心科技,无法生产出核心部件,降低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另外,企业创新意识不足,会沿用传统的运营模式,而不是创新产品理念与产品特征,因此无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取消费者的信赖。
1.5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人才是各个行业发展的保障,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为行业发展增添活力。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时间短,因此相关人才培养工作较为落后,缺少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种情况为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增加了阻碍,也会对电子行业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强的人才,企业电子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无法快速进行,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影响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2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1网络技术的容量、业务增多,性能得到改善
网络服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共同构成了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该工程与网络技术之间达成了紧密联系,经过长期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容量将不断提升,业务量将逐渐扩展,性能将不断增强。也就是说,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超大容量、优良性能、多样化业务。
2.2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多媒体化水平提高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的重要性越发显著,该技术种类繁多,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并行计算铜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其中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系密切,经过不断的发展,其智能化与多媒体化水平将稳步提升。
2.3微电子技术的系统集成性提高
在制造电子信息硬件时,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如果缺乏该技术,将影响所有计算机硬件与电子信息硬件的生产。因此,微电子技术的系统集成性将逐步提升,带动电子信息硬件的质量发展,进而推动电子信息行业的进步。
3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化分工的变化趋势
3.1水平化分工将变为主要的产业分工形式
产品工艺流程、零部件以及型号的分工均为水平化分工的组成部分,并且该分工形式下已经构建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网络,各大生产环节均已变为世界生产体系的组成成分。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中水平化分工将成为主要的产业分工形式,有效推动了电子信息行业的进步。所以,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水平性分工必将变为主要的产业分工形式。
3.2形成机制方面
传统理论中,市场对电子信息行业的国际化分工有决定性作用,市场自发力量便可以影响整个行业的分工状况。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地区产业集团组织内部的分工状况与跨国企业的分工状况也会对国际化分工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作用不断加大。在产业分工形成的特定机制与模式下,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削弱,地区产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作用越发显著。也就是说,产业分工的形成机制有所转变,有利于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持续发展。
3.3内容与范围方面
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分工是依据生产要素在某一国家地区进行,而现代的产业分工将依据生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基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情况,改善产业分工将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该行业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依据当前的发展趋势,该行业的国际化分工体系正在形成,而生产技术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保证了电子信息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鸿富.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刍议[J].科技视界,2014(5):120-120.
[2]冯桂.刍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56-57.
[3]包旭.电子信息工程中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刍议[J].南方农机,2015,5(3):86-86.
作者简介:管甜甜,男,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