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镇江212200)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分别行单侧和双侧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术后随访半年,采用VAS视觉疼痛评分和ODI脊柱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脊柱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VAS、ODI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均有一定的疗效,且两者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暴露时间、灌注量级渗透情况显著优于双侧,更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脊柱改善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14-02
椎体楔形变,是脊柱骨折中较多见的损伤类型。多发于下胸段和上腰段,主要表现为背痛、后柱棘突或韧带损伤,局部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针对老年患者来讲,因其骨组织减少,非常容易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方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入路方式不同,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不同[1]。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不同的手术方式,就其疗效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X线片、MRI检查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在5~75岁,平均年龄(65.5±6.5)岁,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在55~74岁,平均(64.7±6.3)岁。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意识障碍及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不具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首先,取患者仰卧位,保持后伸体位,借助C臂X线机透视明确椎弓根位置,确定进针点后,以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给予常规消毒铺巾,并作3mm切口[2]。在透视下将穿刺针传入椎弓根外上象限,以侧位透视确定进针方向换门进针。其次,当针尖位于椎体前1/3处时,以正位透视针尖靠近肢体中线或略微穿过中线,进针完毕后取出内芯,以PMMA骨水泥在拔丝状态下低压推入椎体,直至充盈整个椎体后壁[3]。最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下肢活动情况,待骨水泥快要凝固时旋转注射导管并拔出工作通道,外敷敷料贴,完成手术。
对照组患者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麻醉及进针与观察组相同,但关注骨水泥时同时进行双侧注入。两组患者术后均未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后12~24小时后就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6~8周可适当加大运动量[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术后随访半年,采用VAS视觉疼痛评分和ODI脊柱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脊柱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数据,建立数据库,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前者通过(x-±s)描述,后者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前屈伤力造成椎体前半部压缩,脊椎后部的椎弓正常,少数有牵拉伤力损伤。多为创伤所致,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也多为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常疼痛难忍,主要表现为背痛、后柱棘突或韧带损伤,局部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不同的入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单侧入路可使椎体达到与双侧相同的抗压强度,但可能存在单侧承重不足导致脊柱不稳的情况[5]。双侧入路可避免单侧入路造成骨水泥分布不均的情况,但单侧入口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半年VAS、ODI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这也显然说明,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均有一定的疗效,且两者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暴露时间、灌注量级渗透情况更少,更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鹭,吴军,路锟,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16):4612-4614.
[2]刘长迎.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12):3349-3350.
[3]曹奇,黄新云,杨铁军,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取材活检在多节段压缩性骨折诊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23(8):1299-1301.
[4]吴波文,张锡平,王镖,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669-3671.
[5]石通和,梁蓉,潘铭辉,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功能的改善效果[J].广东医学,2015,42(5):7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