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婚青年婚育状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适婚青年婚育状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朱凤萍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摘要】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分析了不同婚育状态的适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和单身状态在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从未婚进入到婚姻状态及孕育下一代,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有男女朋友比单身的,已婚比未婚的,有孩比无孩的,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感觉取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从而提升了幸福感。同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其中的主观支持。

【关键词】适婚青年;婚育状态;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352-02

1.引言

适婚年龄(此研究中特指1980年—1994年的23~37岁)的青年经历着人生中结婚、生育的重要阶段,其中大龄单身、婚姻推迟、“丁克”家庭、已婚不孕等现象,是现今社会特别普遍且关注的话题。目前,很多关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研究,但较少涉及适婚青年这一人群。适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不仅是对其生存状态的心理评判,也折射出当前社会心理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婚青年的婚育状态、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对象

网络问卷,随机抽样,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其中男30人,女180人;单身(未婚、无男女朋友)54人,非单身(有男女朋友或已婚)156人;未婚84人,已婚126人;有孩102人,无孩108人。

2.2工具

2.2.1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本量表共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此量表中的6个分量表分别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进行评分。经国内段建华本土化修订后的量表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0.88.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

2.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量表的总分值为3个分量表之和,该分值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经试用总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9[2]。

2.2.3统计处理:运用SPSS19.0进行分析。

3.结果

3.1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对性别变量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差异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适婚青年在主观幸福感上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社会支持上,仅在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t=-2.951,P=0.006<0.01),女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更高。

3.2单身与否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对单身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适婚青年的单身与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仅在精力维度上,单身适婚青年显著低(即精力差)于非单身者(t=-2.063,P=0.047<0.05)。在社会支持上,除对支持的利用度无显著性差异外,另外两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t=-3.187,P=0.003<0.05)上,均是单身得分显著低于非单身者。

3.3结婚与否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对结婚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适婚青年的结婚与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t=-2.833,P=0.008<0.05)、精力维度(t=-2.790,P=0.009<0.05)、松弛和紧张维度(t=-2.243,P=0.032<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为已婚者显著高于未婚者。在社会支持上,除对支持的利用度外,另外两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t=-3.666,P=0.001<0.01)上,均是已婚者得分显著高于未婚者。

3.4生育与否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对生育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适婚青年的生育与否在主观幸福感的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z张这6个维度上均为有孩者显著高于无孩者,表现出更良性的状态;在主观幸福感的总分也是有孩者得分显著高于无孩者(t=-3.415,P=0.002<0.01)。在社会支持上,除对支持的利用度外,另外两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t=-2.674,P=0.012<0.05)上,均是有孩者得分显著高于无孩者。

3.5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适婚青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别将主观幸福感的六个维度及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做了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在主观支持这一维度上(见表1)。

4.讨论与结论

婚育状态由婚姻和生育事件所决定,不同的状态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和生活,尤其是青年期是状态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

本研究发现,男女在主观幸福感上和总体社会支持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单身状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此结论与我们主观认为的单身者会相对“不幸福”且精神压力较大存在一定偏差,这可能与新一代青年人的人生观及婚姻观在发生变化有关。

从未婚进入到婚姻状态及孕育下一代,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尤其是生育。从提升适龄青年幸福感的角度来看,父母的“催婚”、“催育”也有其积极意义。此外,不同婚育状态在社会支持的“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男女朋友比单身的、已婚比未婚的、有孩比无孩的,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感觉取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很可能与有亲密关系人群和人数变多有关,无论是否去采用这些支持的资源,都会使我们感受到支持,并从而提升幸福感。

本研究通过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尤其是其中的主观支持,即主体感受到的被支持、被理解的程度,发挥着巨大作用。

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主观幸福感的已有研究中结论存在众多争议,如性别的差异、单身的差异等[4],本研究中尚不能说明是时代观念转变的原因,还是由于历史研究中所用测量工具不统一的原因[5],抑或取样代表性的原因造成这一差异,还有待未来更深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86.

[2]刘继文,李富业,连玉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1):1-3.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2,98-100).

[4]宋健,王记文.中国青年的婚姻状态与主观幸福感.中国青年研究,2016(09):5-12.

[5]郑磊,胡甜甜,郭鹏飞,赵慧莉.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元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1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