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春易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350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中雨水因素的影响对城市道路影响颇深。城市道路雨洪管控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借助道路绿带将城市雨水合理收集,以此缓解城市地下水资源紧张以及城市内涝事件的发生。但是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合理高效的应用于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还需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以及道路绿化的深层次了解和探索。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1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另外,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2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本次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主体思路为“水舞石花?融汇葱华”,水舞石花的是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展现多水汇聚湿地的生态场所,它是以连续湿地水袋作为整个“水舞石花”的核心布局,结合该地公园的地形地貌,进行湿地的科学布局。“融汇葱华”则是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得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真正与大自然相融合,既能体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还能彰显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美感。
本次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核心是水体部分的设计,具体包括雨水资源的存储、引流、灌溉利用,按照不同水体面积及其用途,借助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水体类型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湿地体验区、原生态湿地区以及湿地展示区,依据该城市实际的地貌植被分布,设计为跌水景观,简言之,在得到良好景观效果的同时,让丰枯水期时景观水面积都可以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减少洪涝压力也缩小补水压力。除此之外,为了完成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还加入了“空中花园”、“湿地泡”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净化,进而达到优化水面的目的,也能解决该城市居民日常饮水的难题。
3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技术主要运行的就是基础的控制指标以及优化的城市布局,并且利用优化的植物配置和基础管理措施,实现整体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3.1绿化景观设计之道路绿化带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来说,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主要措施,其中道路的绿化带采用生物滞留带措施,其基础作用不仅要对机动车道的基础雨水径流进行有效的管控,也要对基本的自身雨水径流进行系统化的存储,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和规范。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设计过程中,要集中收集和整理基本的道路信息,并根据基本的道路等级进行集中化的设计。在实际的分车绿带设计中,只有实现道路纵坡大于基础横坡,才能实现道路中心线附近基础径流的截作用,保证整体设计结构符合城市道路的基础需求。
3.2绿化景观设计之行道树绿带设计
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行道树绿带主要作用就是对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水流的基础储水以及调蓄,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铺装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行道树绿带主要采取的就是树池结构的单排植被,进行基础的LID树池布局,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和平衡。设计设施进水口(如路缘石豁口)处应局部下凹以提高设施进水条件,进水口的开口宽度、设置间距应根据道路竖向坡度调整;进水口处应设置防冲刷设施。另外,也要在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优化,向内设置基础坡度为18%的地坡以及基础碎石缓冲地带,利用复合式栽种模式对基础水资源进行合理化的截留,以减少树池中的水土流失,进一步优化整体设计结构。
3.3绿化景观设计之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是实现对于汇入绿带中雨水的基础续存,在景观设计中要运行乔-灌-草复合模式,运行优化的植物缓冲结构,以实现整体结构对于水资源的有效集约。设计时要结合基本的周边结构和基础需求,利用植物缓冲带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过滤,既满足市民对于景观的近距离欣赏,也能减少车辆的噪音干扰,并保证整体设计的结构完整性。在路侧绿带绿化植物选择中,要针对防尘、除噪以及减轻污染为基本出发点,利用合理化的结构布局,对高大的乔木以及灌木进行合理有效设计,保证色彩的基础搭配以及由于季节产生的植物变化,真正实现美观舒适的道路景观,既满足人们对于道路景观的欣赏,也实现了交通道路上有效的指引功能。
另外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宜首先汇入道路红线内绿化带,当红线内绿地空间不足时,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将道路雨水引入道路红线外城市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消纳。当红线内绿地空间充足时,也可利用红线内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红线外空间的径流雨水。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
4海绵城市理念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改革
4.1节流技术
节流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减缓城市降雨过程中,雨水形成径流的速度,主要措施是应用科技材料和结果增加汇水面积,以此延长雨水的汇流时间。节流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径流对市政道路管道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采用乔灌木树冠截留——蒸腾作用实现。
4.2促渗技术的应用
促渗技术的应用,就是加快雨水渗透地面土壤的速度,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速度。主要应用措施为:改变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地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速度,使得雨水可以更高效的渗透于场地内部。通常情况下,促渗技术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都是通过以上两种渗透形式。一旦出现降水,雨水可以顺着特殊材料的孔隙,下渗到土壤基层当中,若是没有降水,材料自身的孔隙可作为道路绿化景观土壤通风换气的通道,避免城市干岛效应的发生。
4.3调蓄技术
节流技术是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中的核心技术,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明显降低城市内涝的发声次数,而且还能通过雨水的存储减少旱季时期地下水资源的枯竭,缓解人们的用水问题。调蓄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削减雨洪峰值的雨水流量,延长雨水峰值的产生时间,为雨水的收集、排放、存储和净化提供更多的时间。
5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运行基础的海绵城市理论,才能有效缓解城市中洪涝灾害的影响,在控制基础径流污染的基础上,实现净化基础城市水质的目标,并优化运行道路绿化设计结构,助力城市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刘一颖.建材与装饰.2016(17)
[2]南方地区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应用实例——以深圳市碧岭湿地工程为例[J].方登丽,刘明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03)
[3]维护良性水循环的城镇化LID模式:海绵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初步探讨[J].刘昌明,张永勇,王中根,王月玲,白鹏.自然资源学报.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