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化工企业职业中毒事故看如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从某化工企业职业中毒事故看如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胡向青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2550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多起化工企业职业中毒事故原因,结合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我市2014-2015年发生的9起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起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共涉及中毒人员73例,中毒死亡率为24.7%(18/73);26例(35.6%)因二氧化碳中毒,32例(43.8%)因硫化氢中毒,15例(20.5%)因一氧化碳中毒。结论:缺乏应急救援措施与人员安全培训是造成急性化学中毒的主要原因。化工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急性化学中毒预防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行业自身提高职业中毒意识,形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降低化学急性中毒发生率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分析;应急体系

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化工企业蓬勃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各个化工企业在职业中毒方面的预防工作做的并不是十分到位,主要体现在缺乏必要应急救援措施,不重视人员安全培训。由于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发生突然且中毒者病情危重,因此死亡率极高。预防控制是防止职业性急性化学中毒的关键,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是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2016年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分析急性化学中毒发生的原因,总结急性化学中毒发生的规律,希望为急性化学职业中毒预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市2014-2015年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企业资料收集齐全,了解急性化学中毒发生时间、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种类。9起化学中毒事故中所涉及的中毒人员共计73名,其中男性41名,女性32名,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37.4±4.1)岁,工龄1.5-15年,平均工龄(3.7±1.2)年。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致毒物质,对各家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物质所致中毒人员比例,观察中毒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发生时场地情况及中毒事故单位卫生管理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共导致73人中毒,18人死亡,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类型为一般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本组73名中毒人员中包括男性41名,女性32名,年龄分布在35-57岁,平均年龄(37.4±4.1)岁,从事化工工作时间为1.5-15年,平均工龄(3.7±1.2)年。

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中有5起(55.6%)发生在2014年,其余4起(44.4%)发生在2015年,6起(66.7%)发生在第二、三季度。7起(77.8%)发生在密闭空间,2起(22.2%)发生在作业区周边,47例(64.4%)中毒者中毒发生环境为密闭空间,9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共导致18人死亡,中毒死亡率为24.7%。

26例(35.6%)因二氧化碳中毒,32例(43.8%)因硫化氢中毒,15例(20.5%)因一氧化碳中毒。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7家企业单位无一家单位进行过应急救援预案日常演练,开展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的有1家(14.3%),事发现场实施防护措施的有2家(28.6%),事故发生现场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的有1家(14.3%),形成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3家(42.9%)。

3、讨论

化工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一旦发生企业职业中毒对企业职工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中毒突发性强、伤害途径多、扩散迅速是急性化学中毒的显著特点,急性化学中毒的突出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援难度,结合事故发生特点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救援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事故度中毒人员的伤害,降低中毒死亡率[1]。

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是导致化工企业职工中毒的主要有毒化学物质,存在于工业生产中的这三种气体成为诱发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作为窒息性气体的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进入人机体内导致血液运氧能力与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产生障碍,引起缺氧继发细胞内窒息。能使人发生“闪电式”死亡的硫化氢是一种毒性剧强的有害气体,具有无色无味性质的一氧化碳气体在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中的致死率极高[2]。加之密闭空间通风欠佳,出入不便,作业人员在吸入有毒气体后极易发生呼吸麻痹丧失自救能力。本文研究显示二三季度是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高发期,企业生产应在该时间段内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强化职业卫生监督与日常巡视排查工作力度。

化工行业是作为中毒事故防治的重点行业,建议相关监督部门对该项企业进行必要的专项整治,推进企业职业卫生制度的完善与进一步落实,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形成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级管理办法与风险评估机制,对化工行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科学系统评估,促进急性化学事故发生率降低。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系于事故单位缺乏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作业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本文9起事故单位事发现场警示标志、防护措施、救援设施设置率均较低,反映出企业负责人对职业卫生建设并不重视,这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日常演练以更好处理急性化学中毒事故,降低中毒人员死亡率。通过向职工宣传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与危害辨识能力;出具科学详细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在急性职业中毒易发生的岗位设置警示标志与有毒气体超标报警器,为职工提供有效的职业防护品,尽最大能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3];对工作区域内的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积极采取措施处理浓(强)度超标的工作段与相应工作岗位,及时明确原因,解除隐患,为职工安全生产提供确切保障。

参考文献

[1]胡黎明,白光平.某化工企业四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2,30(4):208-209.

[2]杜伟佳;,张晋蔚,唐侍豪.等.广州市16起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5,33(4):295-304.

[3]周天文;,张恒东.某磷肥复合肥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6,32(13):1735-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