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3E原则对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结合3E原则对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优化研究

汪思佳曾芬钰(指导老师)

汪思佳曾芬钰(指导老师)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200000

摘要:工贸企业危险源识别方法大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LEC法)”,存在识别指标单一,对识别者的经验要求高等弊端,很多研究者正试图通过引入新的评价因子修正LEC的方法或者通过多评价方法并用的方式来改进LEC的局限性,以期提升其科学性及适用性,笔者在其原有的评价指标基础上,对发生事故可能性的L指标进行优化,引入是否发生过事故指标NC,是否是例行性工作指标NR,并结合3E原则,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对经验不足的识别者也有引导作用。

关键词:LEC法优化;安全风险评价,3E原则应用

研究发现,目前企业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A);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LEC法因其简单可操作性而备受企业青睐。但另一方面,LEC也有其弊端。如朱渊岳,付学华etal.(2009)认为LEC法特别依赖评价小组的经验,任建军,邓文辉etal.(2018)认为在用LEC法评价过程中,L值的选取较受人为因素影响。任建军,邓文辉etal.(2018)等认为,在确定事故可能性

L值时,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产生3个不良结果,风险等级结果出现偏差,不能对风险管理工作产生指导意义,且不能反应风险管理现状。由此可见,LEC法进行安全风险评价,虽然简单可操作性强,其本身的缺点也不可忽视。

从近年的研究趋势来看,正是由于LEC本身的局限性,在不同行业实践过程中,基于此方法的改进不断涌现。如刘辉and孙世梅(2015)将LEC法应用于公路隧道施工活动的危险性等级划分中,在LEC方法中原有的三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安全补偿系数R,并明确了条款和分支,最终确定危险性D的等级。此为LEC单一方法的改进。另外,研究者们还倾向于其他评价方法与LEC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改进,如任建军,邓文辉etal.(2018)以LEC法为主,以现场复合型判别安全检查表分析(SCA)为辅,提出了影响因素量化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安全风险评估的影响因素法。王建伟,许晶etal.(2014)在石油化工行业先应用HAZOP进行定性的安全评价,再引入LEC进行定量的分析,大大提升了风险辨识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刘辉,张智超etal.(2010)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公路隧道施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再用LEC定量分析其危险等级,并结合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A)对道路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

本文在LEC的基础上,根据工贸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对LEC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主要是对发生事故可能性的L指标进行优化,引入是否发生过事故指标NC,是否是例行性工作指标NR,并结合3E原则,使企业危险源评价结果更科学,更贴近实际,也就更能指导企业日常生产实践中的对重要危险源的重点管控。

1.基础风险评价方法及原理介绍

1.1LEC法

LEC法是美国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于1980年提出,又称为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王庆慧,刘鹏etal.2013)。用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ikelihood)、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xposure)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onsequence)三个指标的乘积来评估某项活动的作业条件的安全风险度D大小。

风险度(D)=可能性(L)×暴露频率(E)×后果严重性(C)(1)每项指标的取值见如下表格:

表1:危险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别准则

表3:事件后果(C)判别准则

表4:风险值(D)及风险等级的确定

1.2安全风险的控制方法(3E原则)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原因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细化这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又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针对这些更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和强制管理对策(Enforcement)(戚政伟and胡昌炳2014),因其英文首字母均为E,简称为3E原则。

1)工程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2)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3)强制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2可能性指标L优化过程

因为LEC法特别依赖评价小组的经验(朱渊岳,付学华etal.2009),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经验的影响因素上进行优化,其实如果只是单纯的用LEC法进行确定可能性L,主要也是要考虑是否发生过事故,是否是例行性工作,是否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等3个方面,基于此,引入的优化过程如下:

L的所有影响因素综合指标用LR来表示,

LR=NR×AC×(1-E)(2)

表5:影响因素对应的赋值

笔者认为3E原则在企业的应用程度,可以对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对危险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取值有直接影响,所以在L取值时考虑企业是否采用3E原则,即有如下赋值:

表6:3E原则对应的赋值

因从实际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发现,工程技术对策有利于实现本质安全,所以在进行赋值时,赋值最高,其次是强制管理对策,再次就是教育培训对策,因教育对策一般为软性管理措施,在员工安全意识到达一定高度前,此措施的有效性就低于其他两者。

式(2)中E的最终取值,由3E原则的运用程度有关,如要评价的是高处作业的风险大小,针对此高处作业已经充分采取了3E原则中的3种对策则E值为0.3+0.2+0.1=0.6。如果只是采取了其中的2项,则未采取的一项不能算分。即如果没有采取工程技术对策,则0.3不能纳入E值的计算。以此类推,E的最终取值有6种组合,见表7。

表7:L影响因素综合指标LR中各因素可能取值表

根据式(2)计算得出,LR可能有24个数值,所以对照原LEC法中L的7种取值,得出如下L取值表,见表8。

表8:L取值表

3结语

本文结合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3E原则对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优化研究,主要是考虑对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值的优化,通过引入L值影响因素综合指标LR,克服了原LEC法对评价人员经验依赖性强,要求高等缺点,即使对于安全评价中的新人,也比较易上手,而且指导其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在识别过程中,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实现识别者与识别系统之间的相辅相成,对企业实际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工作,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