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堤防工程与生态河道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论述堤防工程与生态河道建设

曾旭强

深圳市水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17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中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的设备也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各地大中型水利施工项目较多,其中堤防治理工程比重较大,每个施工环节控制都是极其重要的。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河道堤防不但具有防汛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功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河流污染极为严重,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来修复与治理河道堤防,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堤防工程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对策,旨在能为减少对环境污染,提高河道美化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河道工程;堤防工程;生态治理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水利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发展,防洪工程中,堤防工程是防洪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防洪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河道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防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在保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美化环境,提高河道美化度。堤防除了其本身应该所具有的防汛功能以外,还应具备生态目标,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保持河道周围水土,保证河道周围生物圈的稳定。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实际应用中,生态治理成为堤防工程的主题。对堤防进行生态治理,不仅保护动植物生长,还保护了环境,为人民提供一个宜居环境。同时,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只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水利河道间的关系,对河道堤防进行生态治理才能将生态水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对河道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防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河道堤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概述

2.1堤防工程的现状

目前我国堤防工程仍有极大部分是属于传统意义的水利工程,过多地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方便管理,降低维护成本,增加人们对河道使用体验,现阶段堤防工程主要是对河道周围进行水泥硬化,利用钢筋水泥进行固化,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提高了泄洪排水功能,然而此种方式可能会给水生动植物以及河道周围生物圈造成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乱丢弃工程产生的废料、垃圾等,对河流造成污染,降低河流的自净能力,破坏河道周围生态系统的平衡。

2.2堤防工程生态治理的意义

堤防工程生态化治理包括在设计时对堤防工程进行良好布局,一方面,加大其绿化面积,拓宽其水域面积,利用多孔式材质进行施工,并在上面种植植物,不仅能够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其审美度;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减少垃圾丢弃,禁止建设过程中将垃圾投入到河流中,或者在施工现场长期堆砌建筑废物,污染堤防周围环境,不利于人们长期生活。

2.3堤防工程的功能性

河道堤防工程起到调节作用,能够在汛期和干旱期对水量进行调节,以达到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效果。堤防是河流和河道周围相互连接的部分,也是水生和陆生动植物这个生态系统的连接点,做好河道堤防的建设维护工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河道堤防工程的建设通过对河道进行绿化,建设一些娱乐设施,形成居民长逛的小公园,不仅美化了环境,改善了河道周围生态系统平衡,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而且能够在汛期和干旱期发挥其应有作用,提高河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河流形象,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拉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3.河道堤防工程生态问题

3.1去弯取直河道

在以往的河道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直线化,改变了河流本身蜿蜒曲折的特性,通过填平、挖深等方式改变河流的形状,从而影响河流的流向,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不利于保护环境。对河道进行“去弯取直”破坏其平衡性,河流中已经形成稳固的部分造成破坏,增加后期维护难度,不利于堤防工程的长期发展。

3.2施工现场乱丢乱放

在建设现场,由于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施工素质不高,只顾着将施工任务完成而乱丢、乱堆砌施工现场的物料以及废弃物等,不注重环境的整洁度;工程完工后,未能及时处理,长期堆放,清理意识差,导致无人管理,其废弃物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不利于保持河道周围生态环境正常运行;另外,有些施工人员直接将建设垃圾投入到河中,破坏河流水的自净能力,污染水中环境,危害河流中生物的正常生长。

3.3岸坡水泥硬化处理严重

因过多地追求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技术和观念的限制,为节约时间和成本,以往的河堤工程硬底化现象较严重。这种做法能够达到有效地加固河堤,加强河道护坡,但其阻隔了水生提供和陆生系统之间的相互沟通,造成水质下降,不能满足陆生动植物之间相互供给的生长需求,造成一些动植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物种的缺乏。

4.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对策

4.1设计和施工过程保留河流特性

设计过程中对堤防工程的线型进行规划,应考虑河流本身的自然形态,因地制宜地对堤岸进行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河流观赏性,保留其自然之美;另一方面,为河流中生物的生存保持其原有空间,减少因工程建设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为线型周围的水生动植物提供更多生长空间。

建设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上应注意选取当地自己产的材料,应是适应动植物生长的环保型材料,避免过多地使用钢筋水泥和混凝土浆砌。可保证因使用过多化工材料而影响水陆结合部生物的生长。

4.2因地制宜地实施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到现场进行考察,做好河流流向和地形图的设置,加强对河流的了解,以及河流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产生的变化等;向有关部门索取相关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对特殊部位进行特殊处理,有效降低对河流本身的破坏,在其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加固效果。施工过程减少因追求河流的直线型而改变河流形状,根据河流特性进行设置。对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设计时应做到浅滩与深潭相间,这样能够保证河道堤防的美观性,提高其观赏性。

4.3对岸坡进行保护处理

在设计和施工时,减少对岸坡形状的改变,保持其原有形状,对其周围植物进行保护,已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对于由于河流以及雨水的冲刷而不稳定的岸坡可采用工艺进行加固处理,减少塌方现象的发生。避免单独使用混凝土、干砌石建造堤防,适宜采用具有气孔以及适合植物生长的难以溶解的肥料,并在其上种植植物,以保持水土,同时达到防止冲刷的效果。

由于河流的冲刷等原因,河岸会出现滑坡或者是崩塌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块体运动,即河岸周围石块和泥块会从上游侵蚀,在慢慢到下游沉积,由于其不同落到河流对应地面条件表现不同侵蚀方式,最终造成土壤流失。这种流失是侵蚀力和土壤抗侵蚀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坡岸植物通过机械效用和水文效用减弱侵蚀力或增强抗侵蚀力而保持土壤;尽可能保护岸坡坡脚附近的深潭和浅滩,这是河床多样化的表现,为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场所,增加与生物的和谐性。

4.4修复现有堤防工程

技术和观念的局限性使得长期以来对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建造出与生态发展不相适应的堤防。根据现代化城市对绿色环保以及美观的要求,对现有堤防工程进行修复,保留原有的利于水利防汛抗旱工作的部分,改善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部分,加强河道治理,提高环境优美度,建设既能达到其功能性,又能保证其观赏性的堤防工程。

另外,加强对施工工程团队的管理,通过培训建立其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强监管,对其施工过程中出现乱堆砌现象限定时间进行整改,整改不及时的追究其责任。加大对文明施工,人人参与美化环境中的宣传,适应经济发展的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造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在河道堤防工程建设中应注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过多地追求效益,导致河道堤防工程的建设及维护出现生态问题。受技术和观念的限制,我国遗留下的河道堤防工程对河流自然属性有一定破坏,进而对水生和陆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破坏河道周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适应现代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追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保持河流的原有特性,因地制宜地建造河道堤防,提高其实用性和观赏性;对岸坡进行保护处理,在岸堤上种植植被,以保持水土;同时,对现有堤防工程进行生态修复,改善周围环境。

参考文献:

[1]吴丹青,成庆华.水利堤防工程与生态河道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1(6):139-139.

[2]高海洋.基于河道堤防工程和生态环境间关系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5(10):136-137.

[3]费永法.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对策[C].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及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