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杨金祖(指导)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东七病区肿瘤一科上海200032)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12-02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约80%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我科近年来治疗一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患者,患者疾病分期较晚,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无TACE及放疗指证,肝功能CHILD评分7分,西医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及靶向治疗,我们采取中药复方口服配合华蟾素静滴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予以报道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储某某,男,59岁,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二十余年,肝硬化近十年。2009.5因出现肝区胀痛不适于当地医院查B超及上腹部CT提示肝脏右叶肿块,考虑肝癌,伴门脉右支、主干瘤栓形成,门脉侧支形成;肝硬化,腹腔积液;附见右下肺结节,转移可能(见图1)。查AFP:1000NG/ML。2009.6.10就诊于东方肝胆医院,无手术及介入指证,予保肝、利尿等对症治疗。2009.6.12至我科门诊就诊,诊断为中医:肝癌(脾虚肝郁);西医: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IIIA期、BCLCStageC)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Child-PughB/7分),予健脾益气、软坚散结为主中药口服,其后收入病房,每月定期行岩舒、华蟾素静滴保肝抗肿瘤治疗,治疗后患者AFP进行性下降。至2009.10治疗4周期后复查AFP:184.7NG/ML,上腹部CT提示肝内病灶较前明显缩小(见图2),评估病情为PR,继行中药及岩舒、华蟾素治疗。2010.4复查胸部及上腹部CT病灶均未见增大,AFP已降至正常(见图3)。至2012年12月病情稳定已达43月,总生存时间已3年多,且生活质量良好。目前仍原方案治疗中。
2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邪毒内伏于肝(乙肝病史20年),则肝失疏泄,阻碍气机。加之饮食不节(嗜好抽烟),脾气受损,水谷运化失常,痰浊内生,久则气机不畅、血运受阻,而致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日久则化生癥块,结聚于肝。舌淡胖,苔薄白,脉弦,四诊合参辨为“脾虚肝郁”。
3治疗分析
该病例虽无病理诊断,但根据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在本病例治疗中,以中药复方口服联合岩舒、华蟾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中药处方以健脾益气四君子汤为基础方,辅以清热解毒(岩柏、马兰根),软坚散结(生牡蛎,炙鳖甲,天龙等),及少量活血化瘀药(桃仁、莪术),并随症加减。华蟾素注射液主治解毒消肿止痛,我科治疗多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静脉滴注,一日1次,一次20ml,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缓滴注,用药10天,休息20天,30天为一疗程。至2012.12,该患者定期复查病情稳定已达43月,且无明显不适症状,生活质量良好。
4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的隐匿,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己属晚期,从而丧失了手术切除条件,对于这些失去手术机会或已无根治性切除条件的患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的综合疗法,如介入、射频消融、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同时中医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在改善症状、稳定瘤体、减轻放化疗及介入的副作用、预防术后复发或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本病例治疗中,以中药口服联合华蟾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是两者协同作用还是其中一个起主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附图
图1(2009.6.8)治疗前,AFP:1000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