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彪
〔摘要〕进入21世纪,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初中阶段处于人才的重要转型期培养期,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优质教育将是我们未来将要长期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挖掘创新激发创新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激扬学生生命活力。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阳光。
1创设教学情境,挖掘创新潜能1.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培养强烈的兴趣就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会象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开始,设置恰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这主要是运用幻灯、音乐、煤体等教学手段,或通过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境中生情、情中悟理、情理交融,从而提高思想认识。
1.3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智力。巧妙地创设情境,可增强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按照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块进行了展示课,学生们会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不再是老师思想的复印件,不再是吸纳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思想火炬,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中成长。老师也变了,不再是“一言堂”,声嘶力竭地“满堂灌”,而是轻松地驾驭着课堂,指导着学生的学习。
1.4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离不开教师对情境的创设: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同学们的发言极为积极踊跃,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激发创新精神
2.1师生置换角色,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提倡学生上讲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可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精髓,研究教学方法,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其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着眼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2.2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紫,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宽松的教学能使课堂充满新意,进而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
2.3教师充当“导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课堂敦学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4注意质疑交流,激发创新潜能。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已经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理解的机会。并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旧知不断总结、反思以及不断质疑的基础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着力营造出质疑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导向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期待着学生能够快乐成长,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宛如一种催化剂,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别有创新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激情和多彩!
参考文献
1施福涛.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8)
2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林志成.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J].中学教研(数学),2005(5)
4于志洪等.探讨一次函数应用题[J].中学生数学,2005(22)
5林奇兵.创新数学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12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