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假”和“梦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假”和“梦幻”

王东方

河南方城县赵河镇第三初级中学王东方

在文学创作中,讲究的是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然而高明的作家善于运用“假”和“梦幻”的艺术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特殊感情。

一、“假”的艺术形式

假打之中显爱心。《我的老师》中写蔡芸芝老师从来不打骂学生。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这一举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轻轻地敲”表明她怒是假,“打”是爱。一个爱护学生的年轻教师形象凸现在我们面前。

假话之中寄真情。假话就是说谎,说谎往往是骗人的,但《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在离开仙台向他的老师告别时却讲了一句假话:“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其实,鲁迅先生当时根本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他的真正目的是弃医从文。这里的假话,十分巧妙地“慰安”了先生,具体确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纯洁的师生情谊。自然流露与老师分别的痛苦,充分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虽是言“假”,但情真,形“假”而意深,这是感情深挚的说“假”。

假哭之中露人性。名著《红楼梦》中精彩片断《林黛玉进贾府》中写到黛玉刚入贾母房间,贾母大哭后,“地下侍立”的王夫人等“当下”“无不掩面涕泣”。在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此时,“地下侍立之人”对这个千里迢迢投亲,行将寄人篱下的弱女,怎能一下子全体产生同情爱怜之意呢?王夫人迫于老祖宗的权威,必须跟着贾母转,那么“掩面”这一动作,就是以假乱真而装哭的理想的欺骗手段了。“掩面”二字语约意深,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把王夫人等人装哭做戏,逢迎贾母的卑劣用心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

综上诸例,充分说明了“假”中也有真、善、美,“假”的艺术也是有生命力的,它往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精彩之笔。

二、“梦幻”的艺术形式

当代作家彭荆风在《驿路梨花》一文中这样写道:“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从中歌唱……”

梦中,作者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美丽而幽静梨花林里漫步,这实际上是当晚刚进梨花林时,“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落在我们身上”的现象。这种轻漫的举止犹如电影里高速镜头摄下的景色,带着熟睡的香甜感,嗅着梦中梨花林里四溢的香气,见到日里思念而不得的哈尼小姑娘,在那美丽的梨花从中歌唱,歌声是那样的甜,姑娘是那样的美,歌和形反映了小姑娘的美好心灵,多么可爱的大梦呵!

由此,作者运用这种巧妙的手法,虚写了梦中梨花林的美景和梨花姑娘的可爱,着意以自然美来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使文章不落俗套,独具匠心的“学习雷锋”这一主题得到升华。

著名的现代作家魏巍在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一文中先后写了七件事,最后一件事运用梦的形式写了“梦中寻师”,文中这样写道: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我:

“你要干什么去?”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席子,我已经走了六七尺,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由于蔡老师爱孩子,孩子们也爱她,爱得那么真诚,爱得那么深沉,所以她在孩子们那童稚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放暑假了,老师要返乡故里,本来在她收拾东西准备离校时,作者就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那种依恋之情就不言而喻了。更何况漫长的暑假,师生久未相见,思念之情就更难抑制,因而导致“梦中寻师”这一深含真情的情节。当作者成了名家后,用她自己的话说:“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显而易见,作者把饱含热爱蔡老师的浓厚感情,用这种“梦幻”形式给表现出来。当然,这样写也从侧面烘托出蔡芸芝先生的为人和她那种温柔、质朴的高尚品格。

由此看来,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总是将自己的特殊感情寄托在“梦幻”之中,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作品得主题服务。

总之,这种“假”和“梦幻”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反映,借助这些艺术表现形式能形象地反映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学以致用”,今后若能把这些表现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相信一定能达到深化中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