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及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及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的临床研究

周皖

湘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2例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01)、对照组(n=201)。观察组在48h内治疗,对照组在48外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药物治疗有效率、钛夹治疗有效率、电凝治疗有效率、综合治疗有效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率为20.40%,对照组的出血率为37.31%,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在48h内实行综合治疗效果最理想,并且能够控制患者的出血症状,值得在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内镜治疗时机

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道病症,发病急且病情严重[1]。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的良好发展,促使内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内镜下实行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临床效果较佳。需要注意事项:应找到适宜的治疗时机,以便使得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针对于此,我院将以近年来收治的402例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例,分别在48h内治疗、48h外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时机治疗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共收治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2例。结合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就诊时间情况,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3],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愿意配合治疗。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123:78;年龄区间为24~86岁,中位年龄(55.1±5.4)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118:83;年龄区间为22~90岁,中位年龄(56.4±5.6)岁。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行统计处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符合实验要求。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48h内、48h外治疗,治疗方法相同,均需先实行止血治疗,采用肾上腺素对病灶位置进行冲洗,确保术野的清晰。然后,结合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钛夹治疗、电凝治疗、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以1:10000的比例,经2ml肾上腺素(生产厂家: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15)、生理盐水(生产厂家: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870001)混合液,对病灶出血四周位置实行注射。钛夹治疗方法:经钛夹、钛夹释放器治疗,明确出血位置后实行止血操作。电凝操作方法:通过氩离子凝固器在内镜下,将氩离子凝固器探头置入出血位置的上方,合理采用亚离子束传出电,以此进行止血处理。综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两种/三种联合止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药物治疗、钛夹治疗、电凝治疗、综合治疗)治疗的效果、出血率。

临床疗效的评判:治疗后,无出血症状、吐血和黑便症状,且大便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即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402例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例数通过n表达,两组间的对比,均采用±和%表示,经t、X2实行统计学检验,若两组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间的对比显示为:P<0.05,即代表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两组内镜下出血率的对比

观察组内镜治疗时间为48h内,出血率为20.40%(41/201);对照组内镜治疗时间为48外,出血率为37.31%(75/201);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X2=14.0075。

2.2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钛夹治疗有效率、电凝治疗有效率、综合治疗有效率实行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和上消化道病症病变有直接联系。同时,和老年人群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青年饮酒、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较大等,存在密切关联[4]。内镜下,对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治疗,可明确出血原因,临床效果较佳。通过肾上腺素治疗,操作简单、止血效果较号。然而,这种治疗方式治疗易于再次出血,尤其对于病情严重者,止血效果有待提高。电凝治疗,属于非接触止血方法,可很好的防止粘连情况发生,治疗范围较广[5]。需要注意的是,病情严重者经电凝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穿孔状况,进而使得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6]。钛夹,为内镜下止血的方法之一,操作原理和外科血管结扎即为相似,止血效果较好。但是,钛夹对特殊位置止血的要求较高,且钳夹的操作难度较大,如:大弯、十二指肠、后壁等。对于较深、较大的消化性溃疡出血者,因为坏死的溃疡阻止难以夹闭,因此会出现夹子脱落所致出血情况[7]。综合治疗,即为联合≥2种治疗方法治疗的方式,可很好的发挥不同治疗方法优势,提高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内镜检查时间窗的延长,容易错失最佳的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时机。为此,应及早实行胃镜检查,以便明确是否存在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内镜下治疗,能明确患者出血的原因,止血效果较好。同时,操作简便,不会对患者的机体构成较大创伤[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药物治疗有效率、钛夹治疗有效率、电凝治疗有效率、综合治疗有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出血率实行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在48h及早对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为最佳的治疗时机,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同时临床疗效较佳。

总而言之,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治疗时机为48h内,经药物治疗、钛夹治疗、电凝治疗、综合治疗,均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后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需结合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发病原因,掌握最佳的治疗时机,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柏愚,李兆申.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老问题,新观念,新指南,新解读[J].胃肠病学,2017,22(8):449-451.

[2]杨海南,陈德基,梅雀林等.经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2):165-168.

[3]曹鑫,寿松涛,赵珍等.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1759-1764.

[4]匡大鹏.胃镜下不同止血方式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346-348.

[5]韩登科,陈先社.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385-387.

[6]冯明丽,徐丽君,田继云等.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价比较[J].胃肠病学,2017,22(2):96-99.

[7]付莉霞.基于Rockall评分的护理流程优化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440-442.

[8]魏翔泰.奥西康与洛赛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成本-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719-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