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辛寨子中西医结合医院辽宁大连116031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对照组慢性胃溃疡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愈后一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慢性胃溃疡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慢性胃溃疡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胃溃疡患者术后一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慢性胃溃疡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愈后复发率,值得医院推荐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中的一种,发生在胃、十二指肠,以及食管下端。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慢性胃溃疡又名消化性溃疡。有研究[1][2]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效果显著。本研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对照组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89±3.24)岁。患者病程在5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为(5.12±0.76)年。患者的溃疡直径为0.7cm至1.5cm之间,平均直径为(1.07±0.34)cm。观察组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0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75±3.11)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至11年,平均病程为(5.45±0.88)年。患者的溃疡直径为0.6cm至1.6cm之间,平均直径为(1.13±0.27)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溃疡直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慢性胃溃疡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治疗,睡前服用,一天一次,一次20mg,连续服用4周。
观察组慢性胃溃疡患者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在西药的基础上服用安胃汤免煎剂,一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安胃汤免煎剂中内含中药为:甘草5g,干姜5g,黄连5g,百合20g,白芍20g,半夏15g,丹参15g,木香8g,乌药7g。患者服用4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愈后一年的复发情况。治疗效果: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溃疡消失。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溃疡缩小超过6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3·讨论
近年来,慢性胃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造成患者慢性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饮食不正常以及压力过大[3]。一旦任由慢性胃溃疡发展,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痛苦,造成胃穿孔,胃出血等严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近年来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病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胃部功能。
中医上认为慢性胃溃疡属于胃院痛的范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医上认为出现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饮食不调,情志不畅,并且患者的脾胃本就属于比较虚弱的范围,因此导致患者的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而本研究中使用的安胃汤免煎剂能够起到养血荣筋,缓急止痛的效果。各种中药都有类似的功效,联合应用,能够快速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改善患者脾胃失调,肝气犯胃的情况,让患者更快的康复。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安胃汤免煎剂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疗效远胜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并且能够更快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溃疡症状,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治愈后的复发概率。从未可以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医院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佃军.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8):152-153.
[2]汤敏,李蓉.14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82-183.
[3]宋云鲲.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