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与价值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与价值对照分析

柴从海

柴从海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1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B超初筛,表现为肝脏中、小型占位性病变,在此基础上,均接受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84例患者,71例(84.5%)确诊肝癌,CT检查,56例确诊,符合率为78.9%(56/71),MRI检查,67例确诊,符合率为94.3%(67/71),MRI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技术,MRI技术诊断肝癌,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脏增强CT技术;肝脏MRI技术;肝癌;应用价值

肝癌(livercancer),即肝脏恶性肿瘤,一般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肝癌,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容易转移,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1]。如今,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率,例如,CT、B超、MRI等。在此,本研究以84例患者为对象,经观察分析,旨在比较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4月--2017年11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其中,39例男性,45例女性,最小34岁,最大75岁,平均(55.3±6.92)岁。本组84例患者,既往,并无肝脏良、恶性肿瘤史,也无肝外恶性肿瘤史,近期内,方才发现肝脏占位病变。

1.2检查方法

本组84例患者,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检查。(1)肝脏增强CT扫描:选用GE32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涉及的参数如下:300mAa,120Kv,层厚5mm。扫描前,30min左右,口服300-500ml2%泛影葡胺,平扫全肝后,行增强扫描。其中,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作为本次增强扫描的造影剂,通过高压注射器,完成注射,速率控制为2.5-3.5ml/s。(2)肝脏MRI扫描:选用GE双梯度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完成扫描,膈顶至右肾下极为检查范围。其中,层距设置为2.0mm,层厚为10mm,视野为40cm×30cm。先进行T1WI、T2WI常规扫描,随后,进行DWI序列扫描,最后,完成动态增强扫描。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CT与MRI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20.0软件,百分比(%)用作表示计数资料,予以卡方(c2)检查,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诊断结果

本组84例患者,病理诊断,71例确诊为肝癌,占84.5%(71/84)。关于CT与MRI诊断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可知,CT诊断,确诊56例,符合率为78.9%(56/71),MRI诊断,确诊67例,符合率为94.3%(67/71),MRI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

2.2CT与MRI表现

CT检查中,56例患者显示,病灶密度比周围正常组织高,门脉期病灶,呈现出等密度状态,延迟期,为低密度。MRI扫描,65例患者,癌灶显示,表现为富血供肿瘤,动脉期,强化明显,且呈现出高信号状态。

3讨论

原发性肝癌,关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可能与环境、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酒精、饮水污染等有关。早期,患者并无典型症状,中晚期,可表现出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消瘦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泻、低热等症状。继发性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可经由不同途径,如血液、淋巴液等,转移或直接浸润肝脏,诱发疾病。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发热等[2]。近些年,大量数据显示,肝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此可见,早期诊治肝癌,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对于肝癌,甲胎蛋白是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强,一般情况下,甲胎蛋白持续升高,发生肝癌的危险系数较高。然而,有部分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呈阴性。因此,单单依靠甲胎蛋白水平,诊断肝癌,存在局限性。

CT(Computed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借助精确准直的超声波、Y射线及X束线等,配合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不仅扫描时间快,而且图像清晰[3]。CT,不断发展演变,由最初的4排,历经8排、16排、32排、64排,到现在的128排,不断缩短扫描时间,提高了分辨率,不易受运动伪影干扰,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选择层厚,分析并重组图像,清晰显示肝脏微小病变。CT检查中,应用增强对比剂,可反映出肝癌的形态学特征,显示血容量、血流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血供具体特点。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一种断层成像,通过磁共振成像,经由人体,获取电磁信号,并重建人体信息[4]。MRI检查中,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清晰的肝脏解剖学图像,为疾病诊断提供代谢、病理及生理等信息。与此同时,MRI诊断,因具备多序列成像的优势,利用不同的信号特征,显示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有助于分析判断结节的性质,为临床鉴别结节良恶性提供可靠依据。

针对肝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CT与MRI所呈现出的典型表现,如下所示:动脉期,强化明显,表现出高信号与高密度状态,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强化,或者呈轻度强化。至门脉期,强化达到峰值,此时,肝癌病灶,表现为等密度等信号,或者为低密度低信号。至延迟期,肝癌病变组织密度再次下降,全过程,呈现出“速升速降”的特征。

综上,相比肝脏增强CT,肝脏MRI诊断肝癌,应用价值更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项昆,赵鹤亮,张亚杰,郑昌英.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09):1137-1139.

[2]刘瑞光.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9):1359-1361.

[3]许春梅,刘天奇,莫祥兰,凌冰,陈彦红,黄瑛,胡巧.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1):1016-1018.

[4]孙世明,胡金发,杨大兴.CT和MRI对肝癌合并癌栓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2):1896-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