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贺元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贺元文

贺元文贺利利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5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M、IgG、Ig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乙肝程度的加重,三个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病例的IgM、IgG、IgA水平要明显低于恶化病例,P<0.05。结论: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为慢性乙肝的诊断提供依据,其水平反应疾病的变化程度,这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乙肝;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指的是HBV检查结果为阳性,但是发病时间超过半年或时间不确定但是具有临床症状的患者[1]。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患病后患者会出现腹胀、厌食、易劳累等症状。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由于该病的病情非常更复杂,从急性发展为慢性会增加治疗难度,部分患者会逐渐出现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乙肝的方式主要为保护肝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免疫球蛋白是诊断乙肝的主要指标之一,包括IgM、IgG、IgA,其水平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进展和肝损伤程度[3]。本文选取我院5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者,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查,现将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5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0.3±8.5)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标准》中关于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和免疫性疾病患者,其中有轻度乙肝21例,中度乙肝18例,重度乙肝11例。对照组受检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40.1±8.4)岁。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抽取两组受检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以3000转/min进行离心10min,抽取上层清液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病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IgM、IgG、IgA使用计量资料(±s)表示,应用Student’stest进行检验,以0.05作为标准,<0.05说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检者的IgM、IgG、IgA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IgM、IgG、Ig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乙肝程度的加重,三个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

2.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

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病例的IgM、IgG、IgA水平要明显低于恶化病例,P<0.05,见表2。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损伤,近些年来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该病的早期临床症状为恶心、食欲不振,由于缺少特异性表现,经常被忽视[4]。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肝硬化、肝腹水,甚至是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大部分研究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对肝组织的损伤不是由乙型病毒性复制繁殖造成的,而是由肝炎病毒(HBV)造成的,感染HBV后不会直接损伤肝细胞,但是会产生免疫功能紊乱。简单而言,乙肝病毒损害肝脏的主要机制是自身免疫反应使肝细胞受损造成的。临床研究发现[5],慢性肝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的类蛋白,存在血液和组织分泌液中。一般情况下,免疫球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比较低,当体肝脏受损后,人体免疫球蛋白病会对抗疾病产生的感染,降低免疫性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在血液中的含量就会明显升高[6]。分析原因认为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发生乙型肝炎后,肝细胞坏死产物有很强的非特异性佐剂作用,能够造成检查指标升高;发病后病毒在人体内繁殖,不断复制长时间存在。受自身抗原的影响,多克隆B淋巴细胞会被激活,产生相应的抗体。另外,肝脏中存在的枯否细胞功能障碍,无法及时清除抗原也会造成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肝实质受到的破坏越严重,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也就越明显[7]。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快来看,研究组患者的IgM、IgG、Ig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乙肝程度的加重,三个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P<0.05,说明对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免疫球蛋白,能够对疾病的确诊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另外,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病例的IgM、IgG、IgA水平要明显低于恶化病例,P<0.05。说明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还有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为慢性乙肝的诊断提供依据,其水平反应疾病的变化程度,这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耿丽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抗核心抗体-IgM与病毒载量关系[J].吉林医学,2016,15(3):688-689.

[2]王庆余.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J].心理医生,2018,23(2):164-165.

[3]罗冲,青小鹤,刘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23):4776-4776,4777.

[4]刘晶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17(8):52.

[5]金淑华.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4(6):499-500.

[6]郑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探讨[J].系统医学,2017,13(15):10-11,15.

[7]刘镇平,徐志康,吴国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G、IgM、IgA和转铁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15(5):6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