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疗效观察

蔡艳

长沙市中医医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的疗效方法拟用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肝1号方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HBeAg及乙肝病毒HBV-DNA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4个疗程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清热利湿联合西药治疗,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方面,较单用西药治疗更为有利。

关键词:乙肝1号方;慢性乙肝;湿热内蕴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1]。病毒性肝炎归属中医学的“肝着”、“胁痛”、“黄疸”等范畴[2]。目前中医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众多临床研究多从肝从脾,以上焦及中焦论治为主;重视气机及湿毒,后期补益[2]。我们采用乙肝1号方联合恩替卡韦,运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患者,患者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西医诊断标准中有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3],且具备以下条件:①HBsAg阳性、HBeAg阳性;②HBVDNA≥105copies/ml;⑨ALT>2×ULN。中医辨证标准符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标准[4]。排除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及遗传代谢性肝病、慢性重症肝炎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l6例,年龄18—55岁,病程1~23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6岁,病程1~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自愿坚持门诊治疗,并签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0.5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肝I号方。方药组成:茵陈30g、栀子15g、大黄10g、白豆蔻10g、藿香10g、滑石30g、木通10g、石菖蒲10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15g、赤芍30g、金钱草15g。1日1剂,每剂煎两次,早、晚分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后评定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HBVDNA、HBeAg、上腹部B超等检查。

1.3观察指标

1.3.1安全性指标:①一般体检项目;②血、尿、便常规化验;③心电图、肾功能检查。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

1.3.2疗效性指标:①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观察,记录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2肝功能ALT、AST、TBIL检查。3乙肝DNA检查、HBeAg检查。

1.4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更加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当肝细胞炎症持续存在甚至坏死,则出现肝功能异常。治疗目前多采用抗病毒、改善肝功能等综合性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存在远期效果不理想、治疗后复发率高、抗病毒药物毒性大和药物昂贵等问题。根据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纳为“黄疸”、“胁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乙肝病毒为湿热疫毒之邪,湿热疫毒之邪蕴结于肝胆脾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蕴结,气血壅滞,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出现黄疸、ALT升高等。中医辨证急性乙型肝炎的辩证多为湿热中阻,而慢性肝炎可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五型[5]。该研究着重治疗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虽然恩替卡韦能强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不高,有一定的耐药和停药后病毒反弹。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CHB能明显提高疗效,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亦证实了此方面的优势。通过乙肝1号方,运用清热利湿之法,调节免疫功能,祛除乙肝病毒。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栀子、大黄、黄芩清热,白豆蔻、藿香、石菖蒲、滑石化湿,木通利水、促进湿邪从小便排,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金钱草清热退黄,促进胆汁的排除。全方综合作用,共同起到清热利湿解毒化瘀的功效,对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病人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7。

[2]陈书杰.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J].中医研究,2013,26(1):5-8.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冲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4]郑筱萸冲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5]宓余强,郑淑文,张弘,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内HBV—DNA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296—299.

作者简介:蔡艳,女,1983年生,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对肝脏病的预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