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

车小晶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1637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进后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8月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斜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技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完成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可以明显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新生儿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improvedneonatalfemoralveinpuncturebloodcollectiontechnologyanditsclinicalapplicationvalue.Methodsthestudyobjectistochooseourhospitalin20151~8monthsofneonatalwardinthetreatmentofneonatal200cases,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100caseseach.Thecontrolgroupusedtraditionalfemoralveinpuncturemethod,theobservationgroupadoptedimprovedobliquepuncturemethodforfemoralveinpuncturebloodcollection,comparedtwogroupsofbloodcollectiontechnologyeffect.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operationtimewas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successrateoffirstpuncture,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observationgroupbloodspecimenhemolysisandpuncturetissueinjury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modifiedfemoralvenouspuncturemethodcansignificantlyshortentheoperationtime,improvethesuccessrateoffirstpuncture,reducebloodspecimenhemolysisandpuncturetissueinjuryincidence,improveworkefficiency,reducethepainofpatients,improvethesatisfactionofparentsofchildren.

Keywords:femoralvein;puncture;bloodcollectionmethod;Neonate

静脉采血是新生儿入院后的常规技术操作,血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必不可少的保障。临床上多采用股静脉穿刺法为新生儿进行采血。由于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全身皮肤覆盖着胎脂,皮肤薄嫩,血管细、搏动弱、脆性大,不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穿刺。特别是早产儿、危重儿,即使采血成功也极易发生溶血。我科自2014年开始对入院的新生儿采用改进后的股静脉斜刺法进行静脉采血,有效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了患儿局部组织发生损伤和血标本发生溶血的概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8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0~28d的新生儿200例,其中腹泻19例,败血症15例,高胆红素血症48例,窒息38例,肺透明膜病9例,吸入综合症32例,早产儿39例,平均体重(3.2±1.4)kg,全部患儿均无股静脉穿刺的禁忌证。按照床号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告知患儿监护人,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两组患儿出生日龄、体重、疾病种类、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两组患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1.2.1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应保证操作环境的干净整洁,医务人员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洗手;治疗盘内根据患儿的采血量备一次性5ml或10ml注射器1~2支、安尔碘消毒液、棉签、根据检验项目准备干燥试管或抗凝试管、污物杯;另备一薄枕。操作前向家长做好解释和告知工作,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穿刺方法,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头置于操作者对侧,尿道口处用尿布遮盖,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与躯干成45°角,小腿屈膝成蛙状,穿刺侧臀部以小枕垫高,使腹股沟展平,用消毒后的左手示指在腹股沟中、下1/3交界处触摸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1],安尔碘常规消毒皮肤,消毒的范围为8~10cm,右手持5ml注射器,在股动脉内侧0.3~0.5cm处垂直刺入,抽动活塞见有暗红色回血后抽取所需血液,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眼及其上方1cm处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

1.2.3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患儿置于仰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采血侧,如进行右侧股静脉穿刺,则将患儿头部放于穿刺者左侧,双足朝向穿刺者右侧[2];反之亦然。以十字法定位股静脉穿刺点,从脐部引一条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为定位点[3]。安尔碘常规消毒皮肤,消毒的范围为8~10cm,右手持5ml注射器,距离定位点1~2cm处,针尖朝向脐窝视患儿胖瘦与皮肤呈20°~50°角进针,深度为1.0~2.0cm或感觉有阻力时停止进针并缓慢退针[3],边退边抽回血,见有回血时停止退针并固定,抽取所需血量,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眼及其上方1cm处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完成操作时间(操作计时从选择血管开始至抽取足够血量拔针止)、一次穿刺成功率(指一次成功抽取所需血量的概率)、血标本溶血率(指检验科回报标本溶血的概率)、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指患儿局部组织出现淤青、血肿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完成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溶血率及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体位的摆放是股静脉穿刺成功的基础。正确摆放体位可减少穿刺失败及血肿形成的概率。髋关节外展外旋45°时,可供穿刺的股静脉暴露段比解剖学体位下延长约5mm[5],故建议行股静脉穿刺术时,应尽量使髋关节外展外旋。对照组患儿采取仰卧位,双足朝向穿刺者,由于髋关节外展外旋,采血者抽血时弯曲的前臂与患儿整个大腿不在同一直线上,与股静脉方向偏离,采取的姿势不利于操作,容易穿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观察组将患儿横放,穿刺者站在采血侧,如进行右侧股静脉穿刺,将患儿头部放于穿刺者左侧,双足朝向穿刺者右侧,则采血者穿刺时,患儿弯曲的右腿与采血者右手前臂呈同一直线,与股静脉方向一致,姿势自然,易于穿刺,可避免注射针进入血管后脱出,或刺破血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传统的股静脉穿刺点多以触摸股动脉搏动点进行定位。股静脉的解剖位置: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的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传统方法是在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用消毒后的手指触得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加以固定,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作为定位点。如果是刚出生的早产儿、危重儿或者是较肥胖的患儿股动脉搏动常不易触到,加上患儿哭闹时腹部起伏及操作者自身手指感觉的敏感性不同等因素[6],通常要用较长时间去触摸定位,反复消毒手指和穿刺部位,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采用十字定位法,在患儿体表直接定位,不但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直刺方法进针角度与皮肤垂直,不利于控制进针深度和方向,垂直提针时针头易伤及骨膜,导致穿刺失败[7]。根据患儿的体重采用不同角度的斜刺法进针,可使穿刺针在皮下组织及血管内的长度和面积均增加,使穿刺针的斜面完全进入静脉,采血时比较容易固定血管,不会因为患儿的躁动而使针尖滑出血管外,保证一次穿刺即能采集足够的血量送检。斜刺时应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确定进针的角度和深度[8]。早产儿、足月小儿及脱水外观的小儿,进针不宜过深,以免穿透血管,造成人为的血液外溢。同时注意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刺入太深,防止伤及腹腔脏器。通常较胖的患儿进针角度为30°~50°,深度为1.5~2.0cm,约为针头长度的2/3;较为瘦小的患儿进针角度为20°~25°,深度为1.0~1.5cm,约为针头长度的1/3。

传统股静脉直刺方法极易穿透血管,形成血肿,拔针时由于血管外膜、肌层、内膜等创口在同一断面,故拔针后出现伤口渗血的概率较高[9]。斜刺时,针头沿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可减少血管穿透伤,并为下次穿刺预留部位。斜刺法创口不在同一断面,拔针后借助于皮下组织及皮肤的压力,创口闭合快,更易于止血,从而减少局部组织渗血和血肿的形成[10]。

标本溶血是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难题。溶血后的标本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由于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相对较粗,采血时患儿哭闹、多动、不配合以致采集的血量不够且容易造成溶血。传统采用的股静脉直刺方法由于穿刺点定位困难,针头在静脉中反复穿刺,抽血时间较长;垂直进针时针梗进入较短,回抽血时操作者右手一直处于悬空状态,没有支撑,抽吸时向上提拉不易固定,反复提抽时容易导致红细胞破碎,造成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11]。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由于进针角度小,利于控制进针的深度和方向,见回血后便于固定,减少针头的反复提抽,一次采集所需血量,从而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本组病例观察组标本溶血率比对照组降低了15%。

股静脉穿刺法是直接、有效、快速、可行的静脉穿刺法,是新生儿采血的有效方法之一[12]。刚出生的患儿及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由于胎脂多、皮肤松弛、末梢循环差、静脉浅而细,其头皮静脉和末梢静脉采血困难,即使穿刺成功,也较难一次采集所需血量[13];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为防止加重出血,应尽可能他避免搬动患儿头部,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保证患儿血标本采集的首选方法[14]。但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及穿刺处皮肤有糜烂或感染的患儿禁止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法。同时在进行股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无菌操作的范围应视患儿具体情况较常规无菌操作的范围要大。穿刺成功后注意观察抽出的血液颜色,如为鲜红色,则提示误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5~10min,直到无出血为止[15]。如穿刺失败,应避免反复多次穿刺,以免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改进后的股静脉穿刺方法定位简单,穿刺后针头易于固定,方便进行采血,穿刺的成功率高,能够降低患儿局部组织损伤和血标本发生溶血的概率,值得在新生儿病房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3.

[2]范锦绣,刘翠菊.新生儿右侧股静脉穿刺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2015,13(7):644.

[3]孙佩玉.垂直定位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71.

[4]何雪,郑芳俊.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两种进针方法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88-89.

[5]王震寰,项平,杨其云,等.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临床解剖学[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3),206-208.

[6]成晓燕,宋国菊,汪海全.直视点位法——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术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S2):114-115.

[7]陈利清.邓琼娣.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取血方法的探讨[J].成都医药,2005,31(1):49.

[8]覃应莲.股静脉穿刺法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5):118-119.

[9]卢杰云.股静脉斜刺与直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01-102.

[10]邓丽君,陈惠开,马小红,等.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对疼痛和生命生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124-126.

[11]吕辉宋,潘晓月,毛巍.2种穿刺手法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抽血中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校医,2013,27(9):673-674.

[12]宋力艳,海冬,王彩芳.两种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107-108.

[13]张惠蓉,杨红瑞,康存花.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环节控制[J].全科护理,2016,14(11):1158-1159.

[14]王继瑞.新生儿股静脉两种不同取血方法的临床研究[J].全科护理,2009,7(27):2473.

[15]孙家俊.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改良[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61-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