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人造血管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及两组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个星期3次,单次透析时间4小时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资料,并按照血管通路分类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病例为35人;观察组血管通路为人造血管内瘘,病例为35人,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其KT/V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人造血管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充分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动静脉内瘘与人造血管内瘘比较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穿刺方便、血流量较大等优势,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比较差、自身建立动静脉内瘘难度较大者或自身外周静脉血管耗竭患者,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透析充分性
血液透析(HD)一般简称为血透,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主要在临床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在将体内代谢废物及过量电解质清除出去,不仅能够净化血液,还能有效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据文献报道,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也随之提高,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环节[1]。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存在自身血管条件差者,另外高龄、糖尿病肾病加上自体动静脉内瘘受到多次血管穿刺导致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闭塞、感染、血管硬化钙化等因素影响,外周静脉血管资源耗竭,导致需行人造血管内瘘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2]。本次研究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5例,使用人造血管作为透析血管通路,常规透析连续12个月,分析比较其与对照组35例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资料,并按血管通路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18-79岁,年龄平均(46.25±10.5)岁,接受透析病程为2月-15.0年,病程平均(5.60±0.78)年;按照原发病分析,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5例,结石梗阻性肾病2例,多囊肾1例。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6-84岁,年龄平均(48.80±11.2)岁,接受透析病程为2月-16.5年,病程平均(5.98±0.85)年;按照原发病分析,慢性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3例,结石梗阻性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多囊肾1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0.05。所有透析患者均意识清楚,无波及全身的重症感染,无两个以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无传染性疾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均为每个星期3次,单次透析时间4小时,采用费森尤斯4008S型透析机,费森尤斯FX10透析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抗凝,透析脱水量为0--4000ml/次,两组患者均在血管通路建立4-8周后肿胀消退,通路成熟后穿刺进行血液透析。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比较其血液透析的充分性[3]及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血液透析的充分性、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采用KT/V值作为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标准,血管通并发症主要是指发生血栓栓塞、血管通路感染、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及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及检验,当<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KT/V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血液透析后,其KT/V值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主要在临床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不仅能够净化血液中蓄积的代谢废物,还能有效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据文献报道,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长期维持性血透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多,但部分患者由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治疗的血管通路,或者是外周静脉血管由于各种原因耗竭而选择人造血管作为血管通路,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4]。
人造血管虽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穿刺方便、能够长时间使用、血流量大等优点,但同样存在手术难度高、手术初期存在肢体血清肿、推广难度大等缺陷[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其KT/V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这说明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医务人员应人充分了解造血管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相关适应症及并发症,熟悉掌握相关并发症的治疗,透析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血管通路护理操作规范,严格进行穿刺点的选择及落实拔针后的注意事项,定期进行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估,发现问题,及早干预处理。
总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与人造血管内瘘在透析充分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动静脉内瘘与人造血管内瘘比较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穿刺方便、血流量较大等优势,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比较差、自身建立动静脉内瘘难度较大者或自身外周静脉血管耗竭患者,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临床上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的血管通路,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与生活质量,保护患者血管通路,减少血管通路的相关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陶玲玲,李敏.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9):72-73.
[2]莫国华,马金秀,陈荣姣,等.输血改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18-19.
[3]赵春慧,李平,孔庆华,等.细节优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8):499-502.
[4]李欣,毕颖异,许红姣,等.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失功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6):324-326.
[5]许亚玲,高莉.人造血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2016(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