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研究现状

于航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应室天津市300211

摘要: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又叫超级消毒供应中心,是指那些具备对所在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医院、门诊、诊所、保健机构等)的全部可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功能的消毒供应中心。21世纪初,英国成立的专家小组为减少朊毒体医源性感染发生,实现改进去污染过程,加强灭菌的质量控制,加强培训、管理以及标准的监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修订去污染标准,严格屏障及区分分隔,提出区域性消毒中心的概念。

关键词: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研究现状

1.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实践与发展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概念起源于21世纪初的英国的苏格兰地区,2006年之后,法国、科威特等国家也陆续建立了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2002年,我国在深圳福田区成立了消毒供应中心,可为周边24个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2007年,华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成立,可为13家中小型医院提供服务。2009年,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对其区域内40余家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并研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基础数据管理、去污区管理、仓储管理、灭菌收费管理等方面。2009年,江苏溧阳市消毒供应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接收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发放等工作,简称溧阳模式。同年国内首家社会化医用物品消毒灭菌机构正式成立运营,为苏州市15所医院及40多所社区医疗机构和骨科器械租赁商提供服务,简称新合力模式。2010年,吴江市卫生局筹资创建的消毒供应中心正式运营,负责对辖区内医院、卫生院及其下属服务站的无菌物品下发下送、集中回收、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工作,辐射区域达到1177平方公里,简称吴江模式。2014年,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对区内基层医疗单位的再生医疗器械、护理物品进行集中消毒灭菌管理。从以上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区域化集中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新模式,应及早深化管理要素的研究,为其建设及进程继续推进做充分准备。

2.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要素基本要求

2.1具备齐全的设施

规划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的布局,配置功能齐全的设备设施、工具以满足生产作业的需要,如污器械周转箱、分类容器、洗涤防护装置、纯水装置、高压水枪、气枪、超声全自动洗涤机、干燥柜、纸塑封口机、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生物培养阅读器、无菌物品存放柜和周转箱、针头清洗器、温湿度调节监测仪、污染物品分类台、特制的密闭回收下送车、物品转运车、物品卸载车、物品存放架、电脑等,确保各区有完整的空气消毒和洗手、烘手设施,有热水供应、水过滤系统及新鲜蒸馏水,备有盖集装框、有盖回收箱、布口袋等。

2.2定期校验关键设备核心参数值及安全装置

作为清洁、灭菌物品的生产工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内使用的关键设备,如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空气过滤器等,需要定期进行校验或更换,并记录备查。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较为完整的设备档案应该包括设备安装验收过程中的工作日志、测试结果、技术处理过程记录、安装验收报告等原始记录,连同随机技术资料、设备清单、设备入账凭证、责任人和使用人签字确认等文件。

2.3建立信息管理追溯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全程工作质量记录和质量控制由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对每件器械从回收到发放的质量控制流程应能清晰准确地记录,并达到标准后放行。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借助国际统一的标准化物流标识体系—EAN.UCC系统将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再处理全部流程环节完整地映射到数据库中,然后通过系统条码定位,实时跟踪。根据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如清洗、包装、灭菌、无菌物品储存、发放质量标准等,实现质量标准化,并构建多方参与的质量控制网络进行检查、指导、质量控制,并将结果记录在质量检查本上。此外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如器械清洗质量判断、器械功能评定、包装质量评定、灭菌质量判断、环境清洁质量评估等评价标准,可以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质量自我评价。

2.4建立并完善区域化集中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区域医疗消毒中心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范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确保医疗安全,最终维护好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度是强化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以《消毒供应中心消毒技术规范》为指导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如供应室管理制度、物品下手下送制度、查对制度、无菌物品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沟通协调制度、器械更换制度、外来器械管理制度、监测制度、物品的质量追溯与召回制度,岗位职责如清洗间岗位职责、包装间岗位职责、无菌间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如专科器械清晰流程、器械包装流程、灭菌流程及物品交接流程等。

2.5完善质量监督与指导

应组织行内专家定期进行质量评价、检查,使质量控制常态化,质量意识普及化。卫生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3项标准对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布局、工艺流程、人员资质、制度、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2.6明确权利与义务

明确规定各方责任义务,根据灭菌方式、包装材料、灭菌包规格等项目提供规范的服务价格标准,提供服务方应了解服务对象的单位规模性质、服务内容与方式、服务量的多少,根据这些背景提供相应的服务。除了硬性明文规定的权利义务,消毒供应中心还应当提升服务内涵,比如规范服务语言、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诚信服务,秉承为临床服务的宗旨,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以积极、专业、细致的服务充分赢得供应医院的信任和好评。

2.7严格的成本核算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投资动辄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在运行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高投入、高成本和低产出之间的矛盾。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势在必行。目前适合采用全成本分摊的方法核算器械的全程处理成本,计算方法为:全程处理总成本=设备折旧分摊费用+设备维护分摊费用+操作人员工资分摊费用+物业管理分摊费用+耗材消耗费用+能源消耗费用。每件器械消毒供应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非固定成本。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成本消耗大而产生利润低的部门,导致员工待遇普遍较低,劳动价值与薪酬不相匹配,工作质量大打折扣。陈丽娟等建议已实施全成本核算的可采用“员工待遇=利润提成+保底收入”的政策,使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成本核算无后顾之忧,以此促进医疗器械消毒供应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总结讨论

基层医疗机构及小型医院医疗器械需要有专业、规范、标准的消毒灭菌及合格的无菌物品供应专门机构,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区域性消毒中心对环境、空气、布局、设备、基础设施、工作流程、人员配备及技术力量等均有严格的准入要求,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小型医疗机构难以承受这些投入要求;另一方面将整个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纳入一个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医疗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运送、发放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并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过程监管,实现了流程数据的可追溯,保证了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确保了无菌物品供应合格。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健康运营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为资金支持,由于投入巨大,单靠个别大型医院难以为继,因此前期建立和后续发展都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方可实现延续进行;其次为监管与调解,一方面应加强卫生机构的监督与指导,保证其正常规范化运行,杜绝因医疗器械的处理不合格而发生感染事件,另一方面由于服务对象为多家医疗机构或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虽然会签订合同,明确收费标准,规范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需要政府机构如卫生局、卫计委等部门来组织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工作人员学历、职称偏低及护理管理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此,应积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增加外出学习机会、改善领导层观念等,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以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向区域化、研究型方向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比较强的社会工程,它涉及政治、文化、经济、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多方合作和努力,才能促进其稳步前进,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映明,陈丽娟.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与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4:202-203.

[2]薛琼霞,滕智君,邹小英.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租赁器械包的优化与应用[J].海南医学,2016,07:1180-1181.

[3]方运珍,张洁,金泽凤,戴琳峰.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网格化集中式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6,1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