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518300)夏锦阳
【摘要】自从国家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课改在教师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入校园,带给我们一个明媚春天。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成为课改的热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开放式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过分注重分数,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摒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
创新是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它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正因有创新这潭活水,语文课堂才能永葆生机。然而语文课堂里的创新也是有所凭依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符合于未来社会语文应用发展变化趋势的语文能力。既然服务于社会,语文教学就要贴近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联系,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脱离社会的一切语文教学都是舍本逐末,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挑选开放的教学内容、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选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1从内容上看开放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不止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教科书上的内容当然要学,还要学好。这是为后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因为语文学科的社会功用,语文教师还应有选择课外相关的内容填充。只有及时纳入时代气息的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保持语文课堂的新鲜度。正所谓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只有贴近鲜活的生活,才能求发展。除此之外,语文课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脑、口、手并用是现代教学的特点。有了课本作为依托,生活作为补充,这样的教学才是开放式的教学。这样的开放才是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一辈子。
2从教学过程看开放
课前,开放体现在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可通过预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如《定风波》一课,文言文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苏轼面对挫折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课中,教师不能全讲也不能不讲。这里的开放体现在对于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练习的内容,则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自学。课后也可以开放。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这堂课所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正所谓举一反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涉猎,去汲取。
3从教学方法看开放
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可以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譬如走进自然。学生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草木鸟兽纳入观察对象,定能开拓视野,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描写大自然景象的课文和游记,如:《荷塘月色》、《始得西山宴游记》、《故都的秋》、这些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色入文,把人物的塑造放于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四季美景并领悟生活的真谛。
我们还可以融入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工厂、田间、社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只有贴近生活,语文才能发挥其功用。
4从教学模式看开放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变革学习方式成为一种需要,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发展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但教师在理解和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误区,认为接受和探究只能二取一。其实,主张探究并不等于反对接受,目前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接受在教学工作中的实施。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机地整合两类学习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功效显著。一方面,探究性学习需要以接受式学习为基础。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其效率必然是低的,学习只能盲目地、机械的进行。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条件。首先,接受式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具体的经验做支柱,而探究性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其次,在接受式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使新学知识得到理解与巩固。这样看来,探究和接受真的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扬长避短、各施其效,我想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汲取知识。总而言之,从语文教学的原则、内容、过程、方法都要求我们拥有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更应把开放牢牢记在心上,努力探索和实践,实实在在地还学生开放有效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远离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