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 山东 青岛 2642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表现。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与案例走访所得数据分析,选取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超过3个肿大淋巴结,沿淋巴门有血流信号分布,长横径之比在1.5以上,分流血流的阻力指数多在0.65以上,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诊断发现仅有5例儿童存在淋巴结1~2个,淋巴结长径都小于0.7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少。结论: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过程中,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关键词: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治疗方法;表现;疗效
本文采用高频超声对临床腹痛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筛检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34例,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通过查阅资料与案例走访所得数据分析,以我院超声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腹部超声检查筛检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34例,其中男孩19例,女孩15例;年龄在1—7岁;病程1—2周;症状多以脐周、右腹部及右下腹阵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未能触及明确肿块,少部分伴有恶心、呕吐,体温37~39.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升高。患儿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1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首先,符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其次,年龄6个月至14岁;然后,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
3)排除标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恶性淋巴结肿大者。
4)检查方法。所选用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VIVID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6~
11MHz的线阵式高频探头。进行检查时,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状态,取仰卧位,对腹部痛处进行扫查时,重点观察脐周、右腹部及右下腹的肠管周围,同时患儿腹腔是否存有积液也需要进行认真观察。
5)淋巴结肿大判定标准。在患儿同一肠系膜区域中存在超过两个淋巴结显像,淋巴结最大切面短横径在0.5cm以上,长轴径在1.0cm以上,或淋巴结排列集簇,内部血流量增加,这些情况均被视为淋巴结肿大。
6)观察指标。对肿大淋巴结的位置与数量予以记录,对淋巴结大小进行测量(长径L值、短径S值、长径/短径值即L/S值),对淋巴结结构、形态与内部回声进行观察,并通过超声诊断仪显示患儿淋巴结内部回声与血流情况。经抗炎、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后超声随诊三个月,复查对比治疗前后的淋巴结大小变化(L值、s值、L/S值)。
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的位景、数目观察组患儿右下腹腔与脐周围的腹腔内均可发现有多个实性低回声结节,而且都超过3个,呈椭圆形或者类圆形,平均长径为1.34em,结节长横径之比在1.5以上,结节内回声均匀,边界清,可随患儿呼吸而上下移动。超声诊断仪显示患儿沿淋巴门内有血流信号分布,分流血流的阻力指数(RI)多在0.65以上。对这些患儿进行抗炎治疗之后,再对其进行超声复查。34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的淋巴结在2个月内有缩小或者消失,有7例患儿的淋巴结在3个月内缩小或者消失。30例对照组儿童中,用超声诊断仪发现有6例儿童的右下腹与脐周内侧存在1~2个淋巴结,所占比例为20%,这些患儿的淋巴结长径都小于07e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超声诊断仪显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少。
2、观察组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见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比较
项目 | L值 | S值 | L/S值 |
治疗前 治疗后 | 20.11±6.48 | 7.52±6.01 | 2.33±0.52 |
10.66±7.82a | 4.78±6.64a | 2.87±0.60a |
表1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淋巴结长径和短径减小,L/S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通过超声诊断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特征总结。其一,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多在患儿右下腹或者脐周,压痛点没有局限,疼痛随呼吸变化而移动;其二,患儿淋巴肿大数量多超过3个;其三,肿大淋巴形态呈椭圆形或者类圆形,长横径之比在1.5以上,内回声均匀,边界清;其四,超声诊断显示沿患儿淋巴门处有血流信号分布,而且RI多在0.65以上;其五,患儿在临床中存在经常性的上感病史,具体表现为患儿右下腹极为疼痛,体温升高后,在短期内又恢复正常是患儿发热特点,而且不伴有或者伴有间歇性呕吐现象,对患儿进行抗炎治疗后,淋巴结肿大消失或者明显缩小。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需要与以下疾病的超声表现相鉴别:其一,恶性淋巴结肿大:患儿淋巴肿大超过正常状态,类圆形,一般长径都在2.0cm以上,长横径之比在1.5以下,内部结构混乱,融合成团,边界不清,超声诊断仪显示患儿的血流信号极为杂乱,RI多在0.6以下;其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淋巴结炎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只是一般患者压痛点局限于麦氏点,同时往往伴有反跳痛,患者疼痛一般属于进行性加重。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对阑尾肿大进行诊断,甚至有时也可能会伴有急性淋巴肿大,只是数目比较少,通常都在3个以下。
总而言之,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中,高频超声不仅可以观察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位置及形态特点,还可准确地测量淋巴结各径线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为早期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延误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J].黄可.中国医药指南.2011(15)
[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分析[J].任跃,李光乾,陈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