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 7415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影像学疗效和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影像学疗效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比较试验组优良率更高,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较保守治疗更优,能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多是因为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在暴力方向、大小和受伤时足的位置不同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骨折。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的一种,患者在受伤时足外旋后位,导致距骨或小腿内旋时距骨受到相对外旋的外力而发生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1]。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不仅会导致患者内外后三踝受损,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胫腓分离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本研究以我院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分析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9.62 5.74)岁。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49.54 5.8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其患肢足前部和组根部握住,对患肢小腿近端进行向上牵引,纵向对抗牵引以牵开内踝骨的骨折块,将患者胫骨内侧骨折线和外踝处按住,并对内踝骨进行对向扣挤,让外踝处能够复合,并纠正下胫腓的位移和分离。之后用石膏托外固定,并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和止痛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功能锻炼。
试验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将患者腓骨长短肌腱向前外侧牵开,让腓骨骨折端充分线路后,将防滑钢板安置于后侧,使用可吸收螺钉对后踝进行固定处理,在患者不存在后踝骨折的情况时,于外踝外侧安放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处理,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和止痛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影像学疗效,对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疗效判定以X线检测为依据,患者踝关节无明显位移,距骨和内踝内侧间隙正常,则为优;内外踝侧方移位距离在2㎜以内,后踝近侧移位在2~5㎜,下胫腓联合与对侧相比增加在2㎜以内,则为良;不满足以上标准的为差。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完成,总分为100分,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 )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影像学疗效
两组影像学疗效比较试验组优良率更高,数据对比P<0.05,见表1。
表1 影像学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试验组 对照组 | 32(64.00) 21(42.00) | 15(30.00) 11(22.00) | 3(6.00) 18(36.00) | 94.00 64.00 |
2.2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
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见表2。
表2 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结果(例/%)
组别 | 优 | 良 | 可 | 差 | 优良率(%) |
试验组 对照组 | 35(70.00) 24(48.00) | 10(20.00) 9(18.00) | 5(10.00) 13(26.00) | 0(0.00) 4(8.00) | 90.00 66.00 |
2.3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例出现踝关节行走后酸痛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例出现踝关节行走后酸痛的情况,发生率为6.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数据相比P>0.05。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其主要是因为间接暴力所致。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在人们站立和行走时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日常活动均依赖踝关节对身体的支撑,因此在踝关节发生骨折后将会对人们正常的活动造成严重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受伤后一般会出现明显的踝关节肿胀、疼痛、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且可伴有骨擦音等[2]。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常见的类型,患者骨折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后期出现深关节疼痛、失稳和足部屈背伸受到限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在患者骨折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让其踝关节功能得到恢复,促使其生活质量的提升[3]。
传统保守治疗以手法复位最为常见,通过对患者踝关节骨折处的牵引处理,让患者的踝关节骨折能够逐渐愈合,之后对其进行固定处理,确保患者在复位后不会出现骨折移位的情况,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保守治疗的操作相对简单,并且属于无创操作,能有效避免对患者踝关节血运的影响,但其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水平[4]。手术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踝关节进行切开复位处理,确保患者的骨折处复位准确,之后通过可吸收螺钉对其进行固定处理,让患者治疗后骨折处能快速愈合[5]。相对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优,并且患者治疗后踝关节愈合效果较好[6]。
本研究以我院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治疗后患者影像学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数据相比P>0.05。综上所述,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伟珑.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232-234.
[2]李岩松,邓雪峰,林利忠,宋锦旗,谢锡洪. 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07):931-932+935.
[3]周炎,明江华,李亚明,陈庆,邓明,胡戈亮,廖琦,刘世清. 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2017,19(05):343-348.
[4]王涛,董建卓,赵海涛,徐军田,邱继宇.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 河北医药,2015,37(08):1181-1183.
[5]王涛,董建卓,赵海涛,徐军田,邱继宇.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OL]. 河北医药,2015,37(14):2141-2143.
[6]李芳春. 对比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