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德敏

石河子绿洲医院 832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分析精神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的运用价值。方法:选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就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抽取,选取总人数为4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20例病患实施常规性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病患在药物使用方面的对比情况差异明显,其中常规组拒绝、排斥用药的占比明显高于研究组,最终用药有效率45.0%明显低于研究组95.0%(P<0.05)。常规组在个项目的BPRS上的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辅助给予心理治疗,对于促进精神病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科;临床治疗应用;效果分析

引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又可以被称之为特殊性精神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与一般性的物理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心理治疗需要医护人员积极深入病患群体,与病患群体之间发生一种良性关系,让病患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信任,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再加上其他一般性的医疗措施,来综合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水平。本次研究以心理疗的施行为中心点,通过实验对照法,取得较为明显的运用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就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抽取,选取总人数为4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20例,年龄范围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53.45±5.45)岁,研究组20例,年龄范围为23—85岁,平均年龄为(63.23±6.34)岁,常规组20例病患实施常规性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情况。两组病患均同意此次研究。

1.2方法

1.2.1深入了解病患一般情况

积极深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心理治疗措施,是取得效果的重要一步。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精神症状也存在大小不一的波动性和危险性,所以医护人员必须针对性地对这些病患进行了解。首先就每个参与实验的精神病患者的名字、年龄、爱好、家庭等进行采访入档,对患者存在的病史、近期发病率、发病稳定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其次,医护人员要积极与病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提高医护患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患者心理排斥度。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治疗法也十分必要[1]

1.2.2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养

精神科由于自身存在的有别于其他科室的特殊性,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十分高,这就要求医院重视加强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性培养医护人员方法多样。比如可以制作精神科一般诊疗手册、宣传单页、视频甚至舞蹈等进行宣传。其次医院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精神科诊疗学习培训中心,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解。再次,心理辅导教学也十分必要,可以通过购买图书、提供心理课程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心理辅导水平[2]

1.2.3强化落实康复工作

精神病患者即使在出院后,有时也存在病情复发的情况,加强病患本身的安全知识和康复理疗知识教授是很重要的护后措施。对象主要是病患的家属和病患本身。医院可通过按周、按月定期安排人员上访,进行康复知识讲解和病患康复状况记录。综合提高恢复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记为(均值±标准差),用t检验数据,P表示数据的差异,认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医疗前后在药物使用适用性上的比较。

经过就两组的药物使用适用情况的对比,研究组病患在用药规律性上的占比95.0%高于常规组45.0%,研究组出现用药方面的突发状况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医疗前后在药物使用适用性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例)

坚持用药规律(%)

拒绝服用(%)

排斥治疗(%)

用药最终有效(%)

P值

研究组

20

19(95.0)

1(5.0)

0(0.0)

19(95.0)

<0.05

常规组

20

9(45.0)

5(15.0)

6(15.0)

9(45.0)

<0.05

2.2两组患者的相关项目综评减分率对比分析

医院就两组患者在精神焦虑、活力缺乏、思想阻障、可激活性、排斥性等方面的减分对比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综评减分评分率状况

组别

例数(例)

精神焦虑(分)

活力缺乏(分)

思想障碍(分)

可激活性(分)

排斥性(分)

P值

研究组

20

3.7±0.3

9.6±1.3

10.1±2.3

5.3±1.1

6.3±1.6

<0.05

常规组

20

7.5±0.5

16.1±4.2

18.2±5.3

9.8±2.4

8.9±2.4

<0.05

讨论

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和一般性精神科治疗,还需要结合一定的心理、精神辅导,因为精神病患者治疗中也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只有将两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地、适用地结合,才有可能取得质的飞跃,取得较好的诊疗效果。如果缺乏一定的心理辅导措施,很难让精神病患者对相关的医护人员产生心理信任性,从而降低诊疗最终效果[3]

如同表1所示,当把心理治疗法运用到精神科的病患治疗中时,病患在不同组别上的最终诊疗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于服用药物上,实施心理治疗的病患会积极配合医疗人员,按时定时服用药物,服用具备规律性患者占比达到95.0%,明显高于没有实施心理治疗的患者45.0%,并且能够稳定维持一个相对长久的时间。同时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在拒绝、排斥服药等不良治疗现象的比率为5.0%,明显低于未进行心理治疗患者的比率30%。

此次研究表明,精神科患者常常存在在治疗中出现精神状况欠佳的情况,精神稳定性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会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忧甚至抑郁等心理反应,受到精神思维影响,有的病患还会表现在行为活动上,思想阻碍导致行为活动的滞后,程度深时,还会引发延伸性的医疗排斥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就不同阶层病患施以心理治疗,可以直观地看出,辅助给予心理治疗的病患综合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性的病患组。即在治疗中如果能够正确对精神病患者施以心理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最终诊疗评价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改善病患病情,降低治中患者忧虑指数、提高活动参与欲望和思维活跃性、并能够有效降低病患排斥性,为进一步展开治疗打下坚实基础[4]

综上所述,在相关性的精神科药物治疗和其他一般性的医疗措施基础上,加以心理治疗,能够从一定意义上增进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心理关系,促进患者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受治心理。同时,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水平和质效,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总体而言,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良梅,敖磊.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5(B05):161-161.

[2]张辉祥,肖潇.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7,2(12).

[3]姚凤云.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治疗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6(7):86-87.

[4]周莹,费梅香.中医心理疗法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J].健康前沿,201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