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对于骨伤临床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针灸疗法对于骨伤临床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程辉昆

宜春寿龄中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 观察对骨伤患者采取针灸疗法的辅助治疗成效。方法 本次的8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骨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灸辅助疗法,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成效为97.5%,而对照组为80.0%,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伤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以针灸辅助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成效明显,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关键词】骨伤;针灸疗法;辅助治疗

目前,我国骨伤疾病十分常见,主要包含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等,其主要因为扭、压、挫、闪等外力因素导致,骨伤发病后,可致使经络受到损伤,局部组织发生溢血、气血紊乱以及运行受阻等症状,进而使患者的故上部为出现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特别是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后遗症出现,甚至导致终身残疾[1]。为此,在对骨伤疾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还需采取针灸辅助进行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加快康复速度,改善预后,提升生存质量[2]。本文研究针对骨伤患者采取常规联合针灸辅助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的8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骨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例25,女例15,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2岁和74岁,年龄均值为(45.62±8.12)岁,病程时间分布在3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16±0.52)年,其中13例颈椎病,10例肩周炎,12例膝关节炎,5例坐骨神经痛;而观察组男例24,女例16,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3岁和75岁,年龄均值为(45.85±8.45)岁,病程时间分布在3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16±0.52)年,其中11例颈椎病,10例肩周炎,10例膝关节炎9例坐骨神经痛。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1.1入组标准

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研究协议书;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

1.1.2排除标准

伴有心理、精神疾病患者;语言、意识障碍患者;合并严重器官疾病者;传染病、药物过敏者;无法全程参与本课题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患者入院后进行有关检查措施,并予以针对性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采取针灸辅助疗法,具体治疗方式如下:应用本院规定使用的骨伤科针灸专门针具,在施针之前,对患者的骨伤部位进行适当按压,含肌腱、关节、肌肉、韧带等,将压痛点和疼痛范围明确后,予以施针,施针时应用28号粗针,施针依据为骨伤部位解剖结构;针对肌肉和韧带病变导致的骨伤,则在肌肉和韧带部位针刺;针对神经病变导致的骨伤,那么就在神经干处进针;针对关节病导致的骨伤,则在关节周围的肌腱、关节间隙或关节滑囊部位针刺。施针的数量根据肿胀和疼痛范围决定,通常施针2-5针,比如病灶面积比较大者,可增加针刺到10-15针左右。颈椎病患者,选取合谷穴、肩井穴、大椎穴、外关穴、风池穴、颈夹脊穴、肩髑穴等;膝关节炎患者,选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悬钟穴、太溪穴、阳陵泉穴、犊鼻穴、梁丘穴、膝眼穴等;肩周炎患者选取肩髑穴、肩贞穴和阳陵泉穴。针刺之后均应用提插捻转法和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长伴小时左右,每日1-2次,每个星期治疗2-3天。在施针的同时,进行温和灸,在针柄上套上2—3 cm的艾段,一段一壮,一个穴位2壮,一次取4-6个穴位,施灸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左右,每日1次,中间间隔2-3天再次治疗。本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将其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肿胀明显消失,且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超过75%以上;有效:患者的临床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且症状积分降低超过50%以上: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治疗成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用x2检验,组间数据检验呈显著性差异均为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成效为97.5%,相比对照组的8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成效(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治疗成效

观察组

40

25

14

1

97.5

对照组

40

20

12

8

80.0

X2

10.265

P

0.000

3.结论

现阶段,临床骨伤科疾病比较常见,其主要因为患者的年龄增长致使新陈代谢紊乱,或意外损伤导致关节损伤等,该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此,找寻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尤为关键,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成效。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3],中医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和治疗骨伤类疾病,其主要经过穴位针刺方式予以治疗,对病灶部位刺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有效调整集体气血,进而提升身体免疫能力。骨伤致使复合伤出现,脏腑、气血、经络和筋骨均受到损伤,长时间导致淤血伤筋,内留恶血。静脉能够滋筋养骨,而且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起到强身健体、清利关节的作用。

针灸疗法属于中医治疗的范畴,其具有痛经疏落的成效,加快身体气血滋润,养护肢体,内护脏腑的功效。经过多个穴位的针灸和施针,刺激穴位,对脏腑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与此同时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为此,可将骨伤肿胀、疼痛等症状有效缓解,提升骨伤的治疗成效[4]。经本课题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成效为97.5%,相比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灸辅助疗法的治疗成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骨伤患者,选取不同穴位施针,并在针刺之后均应用提插捻转法和平补平泻法进行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长伴小时左右,每日1-2次,每个星期治疗2-3天,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加快预后恢复,进一步提升治疗成效,且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6]

综上而言,对骨伤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以针灸辅助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充分彰显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 王帆竞, 张利达, 张成,等.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 39(4):97-100.

[2] 熊银武, 金珠. 用中医针灸疗法辅助治疗骨伤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4):29-30.

[3] 吴兆沛. 针灸疗法对于骨伤临床的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2):153-154.

[4] 邓娟.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骨伤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7, 30(10):87-88.

[5] 孙晶, 梁宜, 王超,等. 针灸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诊疗思路和临床体会[J]. 中国针灸, 2017, 37(4):4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