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分析

张丽丽

大庆龙南医院急诊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保守治疗,于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意识及颅内压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急诊内科;急救措施

脑出血是脑部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而表现出眩晕、意识丧失等症状的中枢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常因情绪以及活动激烈诱发,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且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若不及时抢救,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选取急诊内科抢救的4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急救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3~80岁,平均(64.1±3.3)岁;出血量23~58 ml,平均(36.7±4.3)ml;意识模糊6例,重度昏迷5例,中度昏迷5例,轻度昏迷8例。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3~75岁,平均(65.1±3.4)岁;出血量25~55ml,平均(36.4±4.1)ml;意识模糊7例,重度昏迷4例,中度昏迷5例,轻度昏迷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患者入院前即对患者病情、体重及症状等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可利用CT扫描确定患者脑血肿位置,并记录患者血压、脉搏等,并给予相应入院前的急救措施,为后期院内急救做好准备工作。入院后对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即先对患者行颅内压降低处理,同时检查患者肾功能;其次,于发病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补液,静脉滴注500ml 10%复方甘油,滴注时间40min,每日2次,1小时后静脉注射35 mg 速尿,注射时间30min,每隔8小时1 次,同时肌注10ml 25% 硫酸镁,注意每天补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最后,给予患者降血压处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前对患者行局部麻醉,然后利用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颅内血肿部位,接着将血块抽吸出来。应注意,在术前应对患者脑行CT扫描,以精确定位患者颅脑内血肿位置,以保证穿刺的准确性;术中避免影响患者重要功能部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急救后的恢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7.0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 表示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 检验和χ2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23例,死亡1 例,抢救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抢救成功20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8.892,P<0.05)。

2.2 两组患者急救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后的恢复情况比较(x±s )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意识恢复时间(h)

颅内压恢复时间(h)

对照组

24

18.4±3.3

71.2±15.7

44.2±11.1

观察组

24

12.1±3.3

51.9±13.1

32.2±8.3

t值

-

4.628

3.381

2.165

P值

-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1例,脑水肿0例,上消化道感染1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2例,脑水肿1例,上消化道感染2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

3 讨论

起病急,病情危险,患者病死率较高,是脑出血的基本特点,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迅速的院前检查工作非常重要。据临床研究显示,脑出血5min 为最初的抢救黄金时间,急救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形状等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急救工作,能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通过开放静脉通道,能进行药物控制,为患者赢得康复治疗的机会。在急救前应该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分析患者是否有自主运动,对周围环境(声音、光照刺激等) 是否出现反应,并根据患者的肌肉松弛情况判断患者是处于清醒状态还是处于昏迷状态。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必须进一步判断昏迷程度,并根据患者的意识情况,判断是否好转或恶化。此外,还要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避免给药时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建立静脉通道后可快速进行给药,并固定好整个过程不脱落,保障好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在搬运患者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放轻手脚,禁止头低脚高,应尽量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从而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当患者送院之后,应立即进行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方面的CT 扫描,并同时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转入院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可根据必要性采取降温治疗,通过降低患者脑细胞的耗氧量,改善脑细胞的恢复程度。若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应该注意患者的意识变化,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减少患者脑髓液形成,缓解脑水肿颅高压情况的出现,适当补充水电解质,避免患者出现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必要时还应该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患者感染。若患者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现象,应考虑是否患上血压脑病,并给予40mg 速尿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采用开颅手术的方式进行急救。一般情况下,患者血肿量>30ml 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治疗,并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本院通过一系列研究,认为在院前判断患者昏迷程度,体位摆放,并建立静脉通道,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药物急救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稳定血压和颅内压,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丹.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院前救治[J].临床急诊杂志,2011,5(4):41-43.

[2] 张鹏博.急诊高血压脑出血150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8(5):122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