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给药途径选择对产妇术后消化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110例。采用抽签法将产妇分为静脉组36例、皮下组36例和硬膜外组37例。3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静脉组术后静脉镇痛泵(3μg/kg舒芬太尼+100ml生理盐水)镇痛。皮下组术后,皮下镇痛泵(3μg/kg舒芬太尼+100ml生理盐水)镇痛。硬膜外组术后,硬膜外镇痛泵(0.15%罗哌卡因、50 μg舒芬太尼+100 m1生理盐水)镇痛。比较3组产妇初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2d内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同时对比3组术后12、24、36、48小时时的疼痛程度情况。结果:硬膜外组、皮下组产妇剖宫产术后12小时、24小时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8±0.8)分、(1.6±0.6)分]、[(2.3±0.8)分、(2.1±0.6)分],均明显低于静脉组的[(2.8±0.9)分、(2.4±0.7)分]。硬膜外组、静脉组、皮下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分别为[(14.5±2.2)h、(20.4±7.8)h]、[(18.8±4.0)h、(27.8±9.2)h]、[(18.4±3.5)h、(28.5±8.1)h],硬膜外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明显低于静脉组、皮下组(P<0.05)。硬膜外组恶心、腹胀发生率(10.8%、16.2%)均明显低于静脉组(38.9%、44.4%)和皮下组(33.3%、41.7%)(P<0.05)。结论:硬膜外给药镇痛泵较静脉或皮下给药镇痛泵能更有效的减轻产妇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促进肛门排气,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降低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镇痛;给药途径;消化道功能;产妇;
消化道功能紊乱是剖宫产产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可影响产妇饮食摄入,使其产后恢复缓慢,增加了住院时间,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肠梗阻[1]。所以,对剖宫产产妇,处理解决好疼痛问题外,还需考虑维持其正常消化功能。术后镇痛泵给药包括静脉给药、皮下给药和椎管内给药3种途径,这3种给药途径的镇痛泵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是否相同,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对11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上述三种给药途径镇痛泵进行镇痛,比较三种给药途径对产妇术后疼痛和消化道功能的影响,为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的给药途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110例。选择标准: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ASA I级或Ⅱ级;心、肺、肝、肾和凝血功能检测无异常,术前消化道功能正常;无腹部手术史、围术期未用影响消化道蠕动的药物;无局麻药物及镇痛药物过敏史。110例产妇,年龄23~35岁(26.9±2.5)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5~35 kg/m2(29.6±2.2)kg/m2。采用抽签法将产妇分为静脉组36例、皮下组36例和硬膜外组37例。3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对比
组 别 | 年龄(x±s) | BMI(x±s) | ASA Ⅰ/Ⅱ(例) | 孕周(x±s) |
静脉组(n=36) | 26.5±4.3 | 30.4±3.9 | 23/13 | 38.2±1.4 |
皮下组(n=36) | 27.0±4.5 | 30.1±4.0 | 25/11 | 38.5±1.1 |
硬膜外组(n=37) | 26.7±5.0 | 30.8±4.3 | 21/15 | 38.3±1.0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1.2 方法
(1)麻醉方法
3组产妇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均未用药,入室后即开通上肢静脉通道,取侧卧位,接通心电监护仪,行2-3腰椎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部方向置管,先试验性注入2%利多卡因3 ml,判断导管未进入血管及蛛网膜下腔后,注入7~10 ml的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和液,出现麻醉平面后进行消毒铺巾。
(2)镇痛方法
静脉组手术结束后,静滴5μg舒芬太尼,再以三通将镇痛泵与静脉套管针连接,镇痛泵用药剂量为:3μg/kg舒芬太尼溶入100ml生理盐水中。
皮下组手术结束后,皮下注射5μg舒芬太尼,再在上臂内侧靠近腋窝处皮下埋入20号套管针,充分固定,接通镇痛泵,镇痛泵用药剂量为:3μg/kg舒芬太尼溶入100ml生理盐水中。
硬膜外组手术结束后,硬膜外腔推注4ml的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和液,将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镇痛泵用药剂量为:0.15%罗哌卡因、50 μg舒芬太尼溶入100 m1生理盐水。三组镇痛泵参数相同,即输入速度为每小时2 ml,每次自控镇痛剂量为2m1,15 min输完。镇痛不充分者可自行按压给药,使镇痛满意。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产妇初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2d内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同时对比3组术后12、24、36、48小时时的疼痛程度情况。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评定。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多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t检验,分类数据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比较情况
硬膜外组、皮下组产妇剖宫产术后12小时、24小时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静脉组,硬膜外组产妇剖宫产术后12小时、24小时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剖宫产术后36小时、48小时时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VAS)比较情况(x±s,分)
组 别 | 12小时 | 24小时 | 36小时 | 48小时 |
静脉组(n=36) | 2.8±0.9 | 2.4±0.7 | 1.9±0.8 | 1.9±0.7 |
皮下组(n=36) | 2.3±0.8a | 2.1±0.6a | 1.9±0.6 | 1.9±0.6 |
硬膜外组(n=37) | 1.8±0.8ab | 1.6±0.6ab | 1.9±0.7 | 1.9±0.7 |
F | 6.182 | 5.749 | 0.003 | 0.003 |
P | 0.000 | 0.000 | 0.995 | 0.995 |
注:与静脉组比较,aP<0.05,与皮下组比较,bP<0.05,
2.2 3组术后恢复情况
3组剖宫产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明显低于静脉组、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和皮下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术后恢复情况(x±s,h)
组 别 | 初次下床活动时间 | 肠鸣音恢复时间 | 初次肛门排气时间 |
静脉组(n=36) | 12.5±1.8 | 18.4±3.5 | 28.5±8.1 |
皮下组(n=36) | 11.9±2.3 | 18.8±4.0 | 27.8±9.2 |
硬膜外组(n=37) | 12.7±2.7 | 14.5±2.2ab | 20.4±7.8ab |
F | 0.015 | 4.287 | 4.368 |
P | 0.854 | 0.025 | 0.022 |
注:与静脉组比较,aP<0.05,与皮下组比较,bP<0.05,
2.3 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d内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
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d内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恶心、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静脉组和皮下组(P<0.05),静脉组、皮下组恶心、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d内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
组 别 | 恶心 | 呕吐 | 腹胀 |
静脉组(n=36) | 14(38.9) | 8(22.2) | 16(44.4) |
皮下组(n=36) | 12(33.3) | 7(19.4) | 15(41.7) |
硬膜外组(n=37) | 4(10.8) | 4(10.8) | 6(16.2) |
x2 | 8.121 | 1.802 | 7.914 |
P | 0.017 | 0.406 | 0.019 |
3 讨论
剖宫产是腹部手术之一,因此会影响消化道功能,剖宫产术产妇术后消化道功能紊乱与手术所致的疼痛、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术后麻醉用药等有关[2]。消化道功能紊乱会影响产妇术后的营养摄入,进而影响其术后恢复[3],故应在术后有效镇痛的同时,尽快恢复产妇的消化道功能,降低其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等发生率,促进其康复。镇痛泵有静脉[4]、皮埋[5]、硬膜外[6]3种给药途径,何种给药途径的镇痛泵能更好的促进产妇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并未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组、皮下组产妇剖宫产术后12小时、24小时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8±0.8)分、(1.6±0.6)分]、[(2.3±0.8)分、(2.1±0.6)分],均明显低于静脉组的[(2.8±0.9)分、(2.4±0.7)分],硬膜外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皮下组(P<0.05),提示硬膜外给药和皮下给药的镇痛泵均可有效减轻产妇术后24h内的疼痛程度,尤其是硬膜外给药途径,镇痛效果更佳。
同时本研究以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为指标观察3种给药途径对消化道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膜外组、静脉组、皮下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分别为[(14.5±2.2)h、(20.4±7.8)h]、[(18.8±4.0)h、(27.8±9.2)h]、[(18.4±3.5)h、(28.5±8.1)h],硬膜外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明显低于静脉组、皮下组(P<0.05),而静脉组、皮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硬膜外给药途径的镇痛泵能更好的促进产妇消化道功能恢复,这可能是舒芬太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强效阿片受体激动药,其对肠道蠕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增加肠道张力,引起括约肌痉挛,抑制消化道的分泌功能;而硬膜外镇痛泵加用了局麻药罗哌卡因,从而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7];同时罗哌卡因能抑制相应脊髓发出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故可增加消化道血流,促进其蠕动[8],且罗哌卡因可阻断相应节段的疼痛传入刺激,从而获得较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轻胃肠功能紊乱[9]。张旱愉等[10]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用药镇痛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分别为(13.1±2.0)h、(19.6±6.5)h,静脉给药镇痛泵为(17.4±3.7)h、(25.9±8.0)h,皮下注射给药镇痛泵为(17.6±3.7)h、(26.0±8.2)h,三种镇痛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组恶心、腹胀发生率(10.8%、16.2%)均明显低于静脉组(38.9%、44.4%)和皮下组(33.3%、41.7%)(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硬膜外给药镇痛泵促进产妇术后消化道功能的有效性。
总之,硬膜外给药镇痛泵较静脉或皮下给药镇痛泵能更有效的减轻产妇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促进肛门排气,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降低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夏红利.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5):35-37.
2 王慧青.理气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1):25.
3 钟宝珠,梁丽枝,何香.穴注足三里联合枳实消痞丸外敷治疗剖宫产初产妇胃肠功能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62(13):41-43.
4 蓝秋龙.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4,24(24):90-91.
5 关军,于振峰.舒芬太尼皮下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90(4):23-24.
6刘玉芝.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胃肠道功能及炎性状态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5,82(2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