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导管放置在 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导管放置在 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第一作者 佘春燕 通讯作者 庞华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邮编 401120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邮编 401120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导管放置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对预后妊娠率及术后月经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94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对照组给予上环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球囊导管放置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预后妊娠率。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妊娠率68.09%(32/47)高于对照组44.68%(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与球囊导管放置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可促进患者术后月经恢复,能提高宫腔粘连预后妊娠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常见于人工流产术或自然流产刮宫术后,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进而造成子宫内膜纤维化、肌壁粘连,常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少,严重会导致患者不孕,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已成为女性继发不孕重要原因[1]。临床传统采用中药腹腔灌注疗法,但治疗不易彻底,且易反复,逐渐被临床摒弃,因此探讨高效治疗方法已为目前研究重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为治疗宫腔粘连重要方法,可精确定位病变部位[2-3]。球囊导管放置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减少周围组织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选取94例宫腔粘连患者,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导管放置对患者术后月经恢复及预后妊娠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94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年龄24~41岁,平均(31.72±4.53)岁,病程3~12年,平均(8.82±2.41)年;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32.21±4.07)岁,病程2~11年,平均(8.23±2.12)年。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两组病程、年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检查,确诊患者为宫腔粘连。(2)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内科疾病;合并排卵障碍;存在雌孕激素应用禁忌证;子宫纵隔等宫腔畸形。

1.3 方法 两组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微型剪刀、宫腔电切镜、诊断仪器等,设置探头频率为3.5 MHz。术前将400 μg米索前列醇放置于阴道处,清洁灌肠,进行手术前5 h内禁止入食。取膀胱截石位,经B超置入宫腔镜,详细探查宫腔内部环境。根据粘连程度不同给予相应处理措施,粘连较轻者可通过宫腔镜分离,较严重者应给予活力钳、微型钳进行分离。注意监测整个手术过程,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1)对照组:给予上环术治疗,分离操作后,取圆型金属环直接放置。(2)观察组:采用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分离操作后,囊内注射生理盐水(5 ml)+透明质酸钠,口服甲硝唑(0.4 g),避免感染及粘连,于放置球囊第2 d,将阴道填塞砂块进行更换、消毒,并于取出球囊后(第5 d),将圆形金属环置入。两组均于术后根据患者不同粘连程度服用补佳乐(3~9 mg),治疗21 d,间隔7 d后服用地屈孕酮片(10 mg),治疗3周,取出金属环。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判定标准:无效:经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无明显改善,月经未恢复正常;有效:侧输卵管一侧或两侧开口,仍有部分粘连,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显效:宫腔形态比分离前明显增大,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可见,月经恢复正常;治愈:宫腔形态正常,可见两侧公角及输卵管开口,月经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预后妊娠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月经恢复情况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对比两组月经恢复情况[n(%)]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7)

22(46.81)

12(25.53)

10(21.28)

3(6.38)

44(93.62)

对照组(n=47)

18(38.30)

10(21.28)

7(14.89)

12(25.53)

35(74.47)

χ2

-

-

-

-

6.425

P

-

-

-

-

0.011

2.2 预后妊娠率 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妊娠31例,妊娠率为67.39%;对照组妊娠20例,妊娠率为43.48%。观察组预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7,P=0.023)。

3 讨论

宫腔粘连90%以上与妊娠有关,是人工流产后重要并发症,导致闭经发生率为60%~90%,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会造成流产,威胁患者身心健康[4]。传统常通过上环术进行治疗,但治愈率较低,因此探讨安全、高效治疗方法为目前临床研究重点[5]

随宫腔镜技术发展,宫腔粘连常见于行人工流产术逐渐被应用于宫腔粘连治疗中,可扩大并能能清晰呈现子宫厚度、回声光带及轮廓等,可于直视状态下将病灶切除,能避免周围组织受损,有助于患者机体康复;可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改善分娩结局,防止宫腔再粘连情况发生。球囊导管放置术常实施于宫腔粘连常见于行人工流产术后,需保证球囊导管在宫腔镜内放置5 d以上,具有屏障保护作用,发挥屏障作用,分离子宫前后、左右侧壁;引出宫腔内导管,有助于修复子宫内膜,避免粘连再次发生;可减少人工流产及引产次数,能避免对子宫内膜的过度吸刮。球囊导管放置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可充分发挥治疗特性,提高治疗效果,并能减轻患者症状,可有效预防粘连、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观察组预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球囊导管放置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可促进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提高预后妊娠率。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导管放置可提高宫腔粘连预后妊娠率,能促进患者术后月经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欣,杨慧云,陈芳,等.两种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疗效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7):540-542.

[2] 方瑾,张宋玲,罗泳仪.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对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改善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9):2022-2024.

[3] 叶红,段华.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再次宫腔粘连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10):911-912.

[4] 管媚媚,陈勍,刘畅浩,等.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7):551-553.

[5] 胡人芳,李小飞.宫腔镜诊治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11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5,24(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