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中药学 16-3 班,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实验对地黄药材的相关特性进行研究,了解一些关于中草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对临床的影响,提取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研究其抑菌特性,为临床应用和水产品的防病治病提供相应依据。中草药活性成分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及活性基因,有效地提取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对实验结果非常重要[3]。
关键词:地黄;栽培措施:活性成分;显微结构;中草药
一、前言
地黄是我国传统中医中常用中药材之一,其主要来源于《神农本草经》。近年来对栽培技术对地黄药材质量及显微结构影响方面的分析,主要在种质及产地方面,对于水分、植株调整等栽培措施对其影响比较少,所以这些栽培措施与地黄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要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为地黄的高产量的优质栽培提供更加合理化的栽培技术[6]。
二、生态因子对药材的影响
药物的生态环境对药材的医疗药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众多学者进行了生态环境与地道性的研究。这些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试验是短期的。生态因子与药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简单的描述不能从根本上找出规律,对生态因子与药材品质关系的研究还不够透彻[4]。
三、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中草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药用价值也被欧美国家所接收。为了研究抑菌特性,对草乌等6种中草药进行了活性成分分离,并进行了抑菌实验。现报道如下[1]。
(一) 药料与测试方法
1.药料
(1)地黄、蒲黄、莽草、苦参、黄连,中草药草乌。
(2)在实验中的菌株主要包括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以及酿酒酵母菌。同时还包含有由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特殊的质控菌株。
(3)3M- H培养基药敏实验用,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所生产,作为重要的实验器材之一。
(二)方法
2.其方法主要有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用热水慢煮法和医用乙醇试剂提取法。
(1)草乌药材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
(2)在沸水提取法中要先称重生草乌的质量为14 g,将其掰成若干个小块后并在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50 ml左右,在将其混合均匀并用搅拌机搅成糊状。
(3)乙醇提取法:要配置含量为25%的乙醇溶液100 ml。称量10g生草乌,掰成小块后,加入少量25%乙醇溶液(50 ml)用搅拌机搅成糊状。
(4)先后冷冻干燥并取出两种提取液25 ml进行密闭封装,用冻干机干燥后置于- 20℃的环境中进行冷藏。
(5)先取样备用所得干燥后的样品呈絮状物,通常情况很容易溶于水。取出全部干燥的样品后,将草乌的水提取液先编号为1号,之后再将称量有0.108 45 g,草乌的乙醇提取液编号为2号,称量有0.142 65 g。置于在- 20℃的条件下冷藏。
其他的5种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过程与草乌基本相同,在此将不再继续重复。每种中草药得两份提取液,分别是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
药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假丝酵母菌酿酒酵母菌
表1 6种中草药对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表mm
金黄色葡 大肠埃 铜绿假 枯草 假丝酵 酿酒
药材
萄球菌 希菌 单胞菌 杆菌 母菌 酵母菌
草 乌 8 6 9 ----- ----- -----
地黄 10 8 9 8 9 8
蒲 黄 ----- ----- ----- ----- ----- -----
莽 草 ----- ----- ----- ----- ----- -----
苦 参 7 8 8 7 ----- -----
黄连素 10 9 10 8 9 9
在本实验所选用的用来做实验的几种菌株既含有革兰阳性球菌,同时也含有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登几类菌种。在这六种中草药中,黄连素和地黄对六种试验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因此在医疗上具有广泛抗菌性,亦可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5]。
四、结束语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中药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甚至许多种类的药材在优良的栽培条件下经历了多代的选育。今后值得系统深入地研究的方向是:加强生态因子对药材品质影响研究的系统性。药用植物品质受多项生态因子影响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关联性。深入研究生态因子对药材品质形成过程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对临床影响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尊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义.中药材品质与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关系.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3)∶112~ 116.
[2]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2010 年版 ( 一部 )[S].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0: 115-116.
[3] 康廷国 . 中药鉴定学 ( 新世纪第二版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7: 169-171.
[4] 陈 昕,周秋丽,王本祥.人参皂苷Rb1的肠内菌代谢.药学学报,1999,34:410.
[5] 陈 昕,周秋丽,王本祥.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肠内菌代谢物吸收入血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99,34:481.
[6] 胡昌奇,张德成,华 云,等.灯盏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中草药,1985,16(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