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办事处沙沿小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是教会学生读书和培养读书兴趣的关键时期,当前互联网加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方便,快餐文化层出不穷,导致学生暂时性、碎片化阅读流行,而真正有效的读书行为甚少,加之现在我们大部分家庭读书氛围不浓,学生课外又不好读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兴趣方面做功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语文课最核心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来改革我们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次字。如何将这个指标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认为一方面设法与家长配合,做好家庭阅读的督促工作,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他们进行实实在在的课内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论》中这样写到:“语文教学之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结构,把课本中一些理解性的读压到最低,同时扩充一些材料,加大积累性阅读,我在平时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抓重点赢得课内阅读的时间
没有时间保证,课内阅读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不绕弯路提高效率。一篇文章中包含有重要材料和非重要材料,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就是能从大量材料的比较中选出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并把它加以集中,挑出文章之筋骨,吸取其语言精华,让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反复读,谈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见解,只要能把握住大概意思便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阶段来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感知阅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语句;根据课后思考题或老师的提示初步理解课文脉络;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句段所在;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例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向学生布置了这样几个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前后句理解“斩钉截铁、若血沸腾、居高临下、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2)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一:说说课文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然后引导学生引用文中重点语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反复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一方面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通过写五壮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这几个重点部分突出反映了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壮举。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课堂上通过抓住五位战士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想品质、文章的表达方法做了知识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理解阅读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进行再造性想象,从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边读边议,边读边想,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再通过朗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赏评阅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读评析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句段深入探讨,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学习欣赏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学习“燕子飞行”一段时,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通读全文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比较一下如果不用这些修辞手法,这些句子还有这么生动优美吗?然后再激发学生学习,说说类似的比喻句拟人句加以巩固,会收到良好的语言训练效果。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题目是《燕子》为什文中还要着力描写春天的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等这些问题的训练,学生对文章怎样选择材料安排材料具有初步的认识,不仅更深入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对学生自己写文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记忆阅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的阶段,学生要求做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文章或有关段落,能按提纲复述课文内容等。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训练,我觉得老师在阅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也不费劲儿,而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读懂课文的基本方法,扭转了“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二、见缝插针,巧设课内阅读的内容并向课外延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课内阅读的时间,学生也掌握了阅读方法,重点就是读什么了。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借教材这个例子见缝插针,举一反三,有重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补充材料扩展阅读。补充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内涵的升华。结合小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作者用词之巧妙结构之新颖等写作知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写周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教学时选取优秀的篇章,适时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就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人公魅力的了解,学完课文后,我问学生: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又搜集了写周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你们想对这样的总理说什么?顿时学生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一篇文章学完,不仅达成本课阅读教学的目标,还让学生感悟到写人记事的文章,将事例写具体,有血有肉,能与读者引起共鸣,另外结合每组教材的特点,适时地选取课外阅读资料参与教学内容中,让课本内容有所延伸,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立体化,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培养,阅读量也不断增加,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这些方法听似简单,但作为教师本人一定要预先吃透教材,准备好要补充的阅读内容,避免内容的随意性,同时也要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不管是默读、朗读、还是浏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安排好时间,依据学生个人喜好,有效读书,真正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然而教材的文本也只是个例子而已,如果单靠一学期几十篇课文,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节阅读教学课,老师适时合理的拓展,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阅读天地,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后,学生对小英子的天真可爱印象深刻,对那个年代的老北京风情更是充满向往,这也正是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城南旧事》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就问学生:“你们想知道林海音写的这本《城南旧事》究竟是怎样的吗?”并趁热打铁出示《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随后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走进名著,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也为学生具备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语文课堂,扎实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品味,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