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25
/ 2

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肖坤明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习惯养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扮演了小家角色,学校扮演了大家角色。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小家,走进大家,只有将小家与大家两股力量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留守子女 家校共育 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日益明显。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造成他们的学习状况难以令人满意,希望探索出一条长远发展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道路。

一.家庭方面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他的性格随着人生的历程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一)学科学理念

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如果家长有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有一个科学育儿的态度,就能打好孩子的基石工程,对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知识讲座;加入QQ群或讨论组探讨经验,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二)建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本立足点是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说:家庭文化和道德氛围对孩子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和谐家庭关系,关键在于提高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要通过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氛围,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自身实际行动对孩子起到影响和示范的作用。

(三)育魅力孩子

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作为家长,首先要清楚给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然后再来确定标准。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方面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好的习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

(一)强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加强教育,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不仅有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先进育人理念、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技巧。

  (二)重联系

做好家、校联教工作,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养成训练只有取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让学生时时处处都会受到影响、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2、反复训练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长期教育、培养、训练的结果。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训练计划,坚持全面要求,分步实施,严格训练,点滴做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学校立足本校实际,精心设计养成训练活动的系列主题活动;坚持常规教育,实现养成训练制度化;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作用。

3、巩固提高

实验研究证明,及时的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反馈的过程是结果对开始的影响和调节。因而,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对教育的阶段性效果进行总结反馈,认真分析教育方式方法的优劣,教育活动的得失,以求稳扎稳打,步步提高。

三.家校合作

(一)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与学校搞好配合、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育人的艰巨任务。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教师教育过的孩子成百上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基础教育是系统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素养和育子技能,所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树立家校共育观念

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鞭长莫及的,特别需要家长的有力配合,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关键是树立家校共育观念,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就获得了有力的支持者和同盟军。

2、研究家校共育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新《守则》新《规范》,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分别制定了低、中、高年级段小学生"文明守纪"习惯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家习惯要求,在校习惯要求,教师习惯要求,家长习惯要求。

3、强调家校共育参与

家教指导的被动性,主要表现在家长的依赖性和教师的排他性。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和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在习惯培养中充分发挥共育角色。

总之,学生的家庭是小家,学校是大家,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有力配合,家校共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创设适合学生养成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只有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王泉根 著《学习书系•怎样学习最有效: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66法》,商务印书馆,2004.01

[2]林格 著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3]何云山 陈兴志主编《给父母的建议》重庆出版社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