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 ICU重症护理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0
/ 2

心理护理对 ICU重症护理患者的效果观察

吴雪飞 傅瑶琳 通讯作者 :陆雅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0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①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8.7±0.5)分、SDS(45.2±1.9)分、SAS量表得分(34.6±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拒绝沟通10.0%、要求转院4.0%,对照组拒绝沟通30.0%、拒绝接受治疗12.0%、有求死的语言及行为18.0%、要求转院26.0%,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ICU;重症;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疾病进展速度快、预后差,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悲观、绝望等负性心理,这不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也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临床积极救治ICU重症患者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患者心理干预和护理。为探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患者的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在49-86岁之间,平均(63.8±3.2)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18例,胸外伤10例,心脑血管疾病20例,其他2例;观察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在52-84岁之间,平均(64.7±3.1)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16例,胸外伤10例,心脑血管疾病20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家属同意[2]。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基础性护理、抢救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陪护与人员管理。对于入住ICU的患者,应尽可能安排一人专护(需提前接受心理护理技能培训并考核通过后上岗),以患者为中心,文明礼貌、态度和蔼、真诚对待患者,尽可能做到24小时陪护,加强对患者巡视,尽可能帮助患者完成主诉要求。护理人员应重点强调心理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康复及日常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还需要尽可能满足患者各种心理需求,全面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第二,坚持日常唤醒沟通。每天至少与患者沟通10分钟,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识别分离危及并针对性进行疏导。同时,做好患者心理状态记录,观察患者的心理态势。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内涵管理理念的运用,多使用“您康复的比预料的好多了”等积极性语言,并使用肢体抚触、安抚患者,尽可能让患者感到安心[3]。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护理态度、技术,给患者关切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与语言,言语温柔。在应用心理护理话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合理运用,充分掌握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心理状态、心理问题的根源等内容针对性开展,从而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应做到熟练操作,避免抨击声音对患者的刺激。第三,冥想与音乐疗法。耐心解决患者问题,给患者讲解《生命的重建》、《心宽一寸病退一丈》等患者靠意志战胜病魔的案例,及时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学习冥想知识,与患者一起体会冥想的作用,认识到心理作用的强大之处,进而增强患者配合依从性。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各种并发症情况,告知患者这是正常反应,不必过于惊慌。护理人员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这对缓解患者焦虑、促进患者睡眠有重要作用。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睡眠质量 选择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主要包括促眠药物、入睡时间、障碍、质量等指标,分数与患者睡眠质量呈反比例关系[4]

1.3.2比较两组心理状况 选择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分数与患者情绪质量呈反比例关系[5.6]

1.3.3统计两组不良情绪表现 主要包括拒绝沟通、拒绝接受治疗、有求死的语言及行为、要求转院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睡眠质量心理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以及情绪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8.7±0.5)分、SDS(45.2±1.9)分、SAS量表得分(34.6±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睡眠质量心理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PSQI评分

SDS评分

SAS评分

观察组

护理前

14.6±3.3

57.9±3.3

45.9±2.9

护理后

8.7±0.5*

45.2±1.9*

34.6±0.9*

对照组

护理前

14.5±3.2

57.4±3.8

45.3±2.6

护理后

12.3±2.4

56.3±2.9

45.4±2.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不良情绪表现

观察组拒绝沟通10.0%、要求转院4.0%,对照组拒绝沟通30.0%、拒绝接受治疗12.0%、有求死的语言及行为18.0%、要求转院26.0%,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情绪表现

组别

例数

拒绝沟通

拒绝接受治疗

有求死的语言及行为

要求转院

观察组

50

5/10.0%

0

0

2/4.0%

对照组

50

15/30.0%

6/12.0%

9/18.0%

13/26.0%

χ2

6.35

7.02

8.25

9.8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对于入住ICU的患者来说,病情比较危重且经济压力较大,再加上缺乏家属的陪护,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甚至求死等各种心理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负面情绪会有所缓解,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这种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很容易产生心理应激。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疾病康复。

医学界关于心理护理选择方法、心理护理的研究较多,大部分都提示积极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获得好处。在本文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拒绝沟通、转院要求、拒绝接受治疗、求死语言及行为的出现大幅度下降,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患者患者病理损害。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有赖于护理管理层面的支持和落实,必须加强ICU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同时,还需要加强日常护理过程的细化落实,从细微处入手,真正做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入专业的心理护理技术,例如,焦点问题解决、音乐疗法、冥想等,从而有效帮助患者调节自我情绪,及时纠正其错误认识。对于精神状况不佳的患者,避免直接开战系列干预,应从细节入手,让心理护理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让患者在理解与支持、被尊重、专业的环境中,增强信息、纠正错误理念。从整体上来说,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ICU患者心理状况,这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乃至患者预后,均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PSQI评分(8.7±0.5)分、SDS(45.2±1.9)分、SAS量表得分(34.6±0.9)分以及不良情绪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皮艳华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7],提示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障碍以及睡眠障碍,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表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苏宝燕,钟博华. 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670-4670,4671.

[2]王克琼,赵丽华,潘传芬. 急症ICU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9):18-19.

[3]朱佳清,戴菲菲,吕苏珍,等. 音乐对重症患者心身不良应激改善作用的Meta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5):617-622,623.

[4]张瑞玲. 个体化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生理指标改善和预后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4):2906-2908,2909.

[5]邱海芳,李冬冬,陈少碧. 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21):256-257.

[6]许玉平.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5,(15):30-31.

[7]皮艳华,姜利,王美平,等. 重症患者的情绪心理反应及对医护人员行为的调查分析[J]. 北京医学,2014,(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