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知识课程,更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而语言交流则是建立在文化交流之上。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培养
英语是一门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语言学科,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在借助英语进行沟通的时候,一旦忽视了英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就会导致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和误解等现象。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分析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但是由于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受到历史渊源、社会习俗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又导致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之间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就会导致人们在同一种语言交流的时候,出现障碍、误解等现象。
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方面,只有全面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才能凸显英语的人文特性,促使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氛围,并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对世界的文化进行观察,进而包容各种文化;另一方面,只有全面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当前的就业需求,促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拥有极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获得长远的发展[1]。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出传统的以书本知识型教学模式,重视并将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就是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逐渐摆脱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使其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对英语思维、汉语思维等进行灵活切换。据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借助一些文化知识进行随堂提问,并借助学生抢答的环节,促使学生在抢答的过程中,随之实现英语思维、汉语思维的转换,进而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另外,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要坚持英语对话,逐渐帮助学生摆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负面影响,以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进而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借助教材和学习资料,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语言交际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的材料作为教学资料。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对英语教材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职业特点等,补充与其相关的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事业,并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英语的原生电影、电视剧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促使学生在观看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后,在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必须要对各个场合的肢体语言进行关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交际,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
3、在课堂教学中,加深文化知识的渗透
英语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语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教学,还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据此,教师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充分结合一定的主体,将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补充,如:历史文化、地理概况、风俗习惯等。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实现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有关饮食的教学中,教师就结合“PizzaHut连锁西餐厅”的内容,将西方的饮食文化、用餐礼仪等文化知识进行了融合。如此即可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饮食文化和用餐礼仪,并将其应用到跨文化交流中。
4、开设各类交际活动,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外学生的交流中,并在交流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国外文化、生活方式等,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现状,高职英语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完成学生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修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勇.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178-180.
[2]孟琳.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索[J].现代交际,2019(22):26-27.
[3]卢锦.高职英语教育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