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绿化建设和管理中心 上海 200940
摘要:滨水区是城市里珍贵的亲水资源,对人类生活有着持久而长远的吸引力,同时也为一座城市提供了具有挑战的发展机遇,其独特的地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人们亦将其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滨水区的功能定位及开发建设的探索,望能为今后该领域的开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滨水区;功能定位;开发建设;宝山滨水景观
引言
滨水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和城市的生态绿化轴,也是吸引外来游客开展观光活动的理想场所。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工程实际操作中屡屡遭遇困境,特别是在功能定位与景观建设中,景观设计创意不足和工程建设规范缺失等问题仍广泛存在。
1滨水区概述
滨水区是指在城市的生活空间中,海洋、湖泊、河流等毗邻的区域,包括城镇临近水体的地方。城市滨水区一般会因其在城市中具有开阔清新的水面而成为老百姓的休闲圣地。宝山滨水区为带状空间结构,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的区域,是滨海区与滨江区的结合地带。
2宝山滨水区现状
2.1宝山滨水区范围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临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岸线资源丰富。宝山滨水区包括宝山区境内长江、黄浦江以及蕰藻浜共约40.6公里的沿江岸线,共分四段暨罗泾水库段、浦钢宝钢段、滨江段、蕰藻浜段。
2.2宝山滨水区特征
宝山滨水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宝山滨水区是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处,不仅是我国江海黄金通道交汇口,是上海的水陆门户,更是长江第一门户。二是宝山滨水区是现代化与文化的交汇,从经济发展来看,宝山滨水区所位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三是宝山滨水区是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的交汇,宝山滨水岸线共约40.6公里,其中,沿长江岸线19.4公里,沿黄浦江岸线4.5公里,沿蕰藻浜岸线16.7公里,滨水岸线功能各异相互交融。
2.3宝山滨水区问题分析
宝山滨水区的用地功能比较分散,用地结构不尽合理而且有特殊用地(部队用地)和工业用地,虽然区规划部门和房管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努力调整区内的用地结构,但成效甚微,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土地使用权和建筑产权权属过于分散。居住区与产业区混杂导致居住景观与产业景观混杂、景观面貌差,局部水域污染严重。
滨水区位于宝山东城区,行政区属吴淞街道和友谊街道,是宝山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内部交通相对合理,但也只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生活及出行需求,整个区域交通通达性仍不尽完善,存在交通体系上港口生产性交通与城市生活性交通混行、生活性交通枢纽设施欠缺、基本交通硬件设施缺乏等相关问题。
在规划层面上,宝山滨水区开发一直缺乏有力控制和指引,存在码头、城区及部队建筑用地犬牙交错见缝插针的现象,使得城市空间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被打破。在具体实施上,许多区域的整体开发缺少灵魂和主心骨,许多项目的特色不够明显,且缺少展示宝山滨水主题的项目。
3宝山滨水区景观定位
滨水地区占据城市的特定区域,在城市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城市滨水地区包含生态环境、绿化景观、生活情趣的优势,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滨水地区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3.1功能定位
根据黄浦江开发、滨江新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并依据宝山滨水区自身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在开发中强化了生态、文化、娱乐、旅游、商务、航运、居住等功能,形成了多方位展示宝山都市风采的旅游风景带,推动宝山新一轮发展。
3.1.1生态旅游功能
生态旅游的功能是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宝山区每年都不断改善和提升居住生活环境。利用宝山滨水区独有的长江、导堤、吴淞灯塔、湿地、水生动植物等自然风貌,以及现有生态资源如淞沪抗战纪念公园、炮台湾公园、智力公园和围堰造地的滨江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公园绿地,间穿插一定的休闲娱乐小空间,形成宝山尤为重要且具首要地位的生态旅游系统。
3.1.2文化展示功能
吴淞文化源远流长,她包含了门户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港口文化、军事文化、革命文化等等,具体表现如古炮台、灯塔、自主开埠、导堤、吴淞老街、淞沪抗战及钢铁文化等,但能用于展示、可集中展示、能以合理素材加以展示的不多,我们可聚焦在吴淞文化的唯一性、可展性和感人性三方面。如教育文化,可在炮台湾公园内用雕塑、宏伟的纪念广场展示吴淞百年教育,让曾经是17所高校的前辈来怀念自己的母校;再如军事文化,规划扩建上海海军博物馆,通过滨江步道的连通,将古炮台、吴淞灯塔、海军博物馆等景观串联起来,形成军民共建的国防教育文化。
3.1.3交通枢纽功能
宝山滨水区又一重要功能是水上交通枢纽,是国际邮轮母港、宝杨码头、三岛码头、吴淞客运码头等众多码头的集聚地。一般而言,众多成功的滨水区改造均将水上交通不作为改造后的重要功能,但宝山滨水区将依旧延续原先的水上交通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这一功能,规划水上巴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上综合交通枢纽。
3.1.4商业商务功能
由于滨江区是生态旅游、交通枢纽等几大功能的集聚区,未来的人流将大大增加,而腹地配套设施档次和规模不能满足要求,现有的相关商业设施需改造和新建,规划将以港口功能为基础,配以商业、宾馆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避免功能的单一化。区内的吴淞老街曾是上海开埠的起点,历史意义重大。进一步挖掘当地原有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特色商店和餐厅等,恢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老镇模样,是滨水区改造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3.2功能分区
根据宝山滨水区的现有土地利用情况及功能定位,结合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和各地不同条件,在确定各地段主导功能后,形成各具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综合功能区。宝山滨水区(指滨江段和蕰澡浜段)可分为“一心、六区、十二主题”的规划结构。“一心”是以邮轮、游船、游艇“三游”相结合的组合港为核心;“六区”是指休闲旅游区、航运服务区、居住创意区、吴淞工业生产区、生态整治区、生活休闲区;“十二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邮轮服务主题、文化休闲、军事博览、滨海旅游集散中心、文化宜居、时尚创意、吴淞工业生产、亲水宜居、智力产业、运动休闲、郊野生态。按照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要求,依托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通过宝山国际邮轮母港和吴淞客运中心的联动发展,集中拓展滨江旅游度假功能,打造成为以水上旅游为核心的集文化展示、生态旅游、航运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发展区。
4宝山滨水区的建设开发
4.1开发模式
4.1.1复合型开发模式
虽然现阶段宝山滨水区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市及中心城区,但它仍然呈现出一种复合发展的形态,滨水区内存在有居住、娱乐、休闲、工业、运输等基本功能,还有一些商业餐饮服务等从属功用。宝山滨江区在不同的滨水地段,复合型发展模式也有着不同的重点,如在滨江段的爱国主义主题区内,必须在保证历史建筑和传统空间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优化和更新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同时注重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发展。此外,还有利用原有老厂房加以改造的“半岛1919”时尚创意园以及智力产业园;利用塘后支路两侧原有破旧建筑改造成的吴淞风情街。
4.1.2保护性利用模式
宝山滨水区根据其所处的不同地段风貌特征,分为重塑利用、保护利用、完全保护开发利用三种模式。重塑利用是指区域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市政服务设施等有关环境要素的面貌极差,无法使用其他手段让它能够适应城市空间要求,只能将其拆除重新规划设计,同时变更原有土地使用性质或建筑规模。保护利用是将区域内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资源等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改扩建、重建或者修缮,同时在保留城区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将建筑内部设备功能和公共设施更新换代。完全保护开发利用是指有些滨水区资源本省具有保护价值,建筑物、构筑物等拥有良好的使用状态,只要简单修缮维护仍有利用价值,其以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
4.2开发策略
4.2.1形成功能并存的土地利用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工业、运输业等慢慢地丧失了他们的滨水区主导功能和地位。滨水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应从地块的功能和内涵角度出发,以满足公众的公共生活需要为目标,形成功能并存的土地利用模式。宝山滨水区开发的土地利用模式中,地块功能定位是以生态、休闲、航运、旅游及户外活动为主体,同时带动商业、办公等服务功能的多功能滨水功能。在这一新的、多样性的功能并存模式的建构过程中,土地置换和产业调整是两种主要的手段。将不符合新的宝山滨江新城发展要求的产业,如把上棉八厂、国棉八厂等纺织类的产业进行调整;把零散的部队用地进行置换,有计划有条理地开辟成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
4.2.2构建层次多样的交通体系
现代工作生活不断加速,交通高峰段也越加拥堵,港口人流和物流的交通需求亦愈加巨大,这势必需要构建一个层次多样性的区域交通网络。构建原则应遵循:一是梳理和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做到客货运分流;二是完善和建设公共交通体系和换乘枢纽,尽力争取轨道交通等条件;三是规划建设一条连接郊环线和同济路高架的快速干道;四是充分考虑并规划步行骑行系统和水上交通游览系统。
4.2.3打造柔性界面的空间形态
为了使得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多样性进行合理渗透,应强调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柔性特征。宝山滨水地区景观规划通过广场布置、绿地渗透等手段,衔接滨江地区与宝杨路、双城路、淞滨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的关系,处理水边区域构筑物与整个城市间通透性的关系。如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与滨江公园的渗透,其中公园内淞沪抗战纪念塔、望江楼与长江之间没有空间阻隔,滨江公园的建设也通过软化水边区域,改善水边生态系环境来柔化空间形态。
4.2.4规划古今交融的文化长廊
宝山滨江区域拥有一批有着重要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如吴淞古炮台、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陈化成遗址、淞沪抗战纪念馆、姚子清营纪念碑、百年教育遗址、吴淞灯塔及吴淞老镇等。这些具有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不可擅自开发,而应做好保留维护、加固保养等措施。在宝山滨江区开发中,塘后支路两侧利用老街镇与炮台湾公园交相呼应,规划吴淞风情街,通过餐饮、纪念、观赏、购物和游玩等功能组合,以“宅-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强调地域文脉的延续和建立印记历史遗存走廊。
依据上海市与宝山区发展规划,立足于宝山滨水区的实际特点,结合宝山区文化特质和资源禀赋,在宝山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中,应强化生态、文化、娱乐、旅游、商务、航运、居住等功能,融入人本理念,将民生诉求与景观功能相结合,将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兼顾城市区域功能与发展战略等多种需求,实现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涌.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更新[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 朱永盛.广州珠江滨水区更新与开发研究[D].中山大学.2005
[3] 于爽.城市滨水地区改造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4
[4] 王海龙.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特点与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 刘哲民.廖小环.李凡.韩宏伟.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性设计研究[J].绿色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