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通过对学生个人、家庭及学校等方面探讨了劳动教育的现状,并通过劳动课程创设、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活动、劳动基地建设、规范评价体系等四个维度探讨了劳动价值观养成的路径。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Labor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owth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personal, family and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the cultivation of labor values through four dimensions: the creation of labor curriculum,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to campus activ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base, and the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system.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价值;人才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 value; talents
1 引言
2019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这些最新论断,是基于新时代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基于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高校的育人体系,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育德树人”总体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同时,高职院校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基于高职教育行业性、实用性、技术技能性的相关特点,以及高职教育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可知劳动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往往比普通教育更加直接、更加透明、更加可见。
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2.1 社会转型期下的劳动氛围缺乏
2.1.1 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
00后大学生基本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会给予其更多的关注,易志军等人认为基于父母专制或溺爱的家庭原因00后大学生具有过度自我重视和抗压能力差的个体本位性。[1]并且部分家长劳动教育的意识十分缺乏,在对孩子的关注中父母往往重成绩、轻劳动,部分家长会将孩子在家庭生活应有的劳动包揽,使得孩子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
2.1.2 对劳动缺乏合理的引导氛围
自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但单纯追求物资、讲求功利,一味突出个人、忽视集体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也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得部分青年人追求不劳而获,“事少钱多离家近”就成了他们选择工作时的理想岗位,如在楚天都市报的调查中有近七成的学生有成为看起来“轻松、来钱快”的“网红”的意向。同时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劳动”的认识过于局限,重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十分突出,因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深受部分学生推崇,他们认为体力劳动是“工人”的代名词,体力劳动成了他们心中低端工作的代名词,相较于生产一线的普通体力劳动者大部分学生更加愿意成为偏向脑力劳动的白领。而当今社会并未形成引导青年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的引导机制,这对合理的劳动观念的引导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2.2 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边缘化”
2.2.1 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边缘化”
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因此中小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本校的升学率而非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如在简超宗等人调查中65.7%的受访在“您是否遇到中小学文化课经常挤占劳动与技术课,劳动课几乎不上或缺失”问题中回答“是”
[2]。另一方面,高校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建设忽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大多数高校并未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体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可见,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劳动教育都在逐渐边缘化,使得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2.2.2 高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形式“片面化”
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仅仅停留于“设立劳动课程”的层面,而单纯的劳动课程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无法真正通过劳动课程体会劳动的意义。同时,许多高校没有完整的劳动教育的建设体系,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分离,未将劳动真正融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中来,使得劳动教育往往浮于表面、过于片面。
2.3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缺乏
高职院校相较于本科院校录取分数更低,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本身基础差、底子薄。并且在2019年起,高职院校开始实施数量为100万人的扩招,高职扩招将含高职在内的职业教育充分激活,由其输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既能在未来解决“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增加就业供给,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也使得同一学校内部学生的年龄差距与素质差异进一步扩大,以台职院为例,2019年通过入学的学生中,考试成绩最高分为550分最低分为34分,年龄跨度也从未成年到50、60岁。因此,在横向上高职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实际劳动技能的学习能力相较于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从纵向上看同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实际劳动技能的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相较于往届有更大的差距。
3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路径的探索
3.1 以劳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良好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技能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立可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理论课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形成以劳为美、以懒惰为耻的良好品质,在实践课建设中可通过基础劳动、当地特色、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好课程体系的开发。其中,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设立基础劳动课,如可涉及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等;结合当地特色设立地方特色劳动课,如台州当地高校可涉及“台州乱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志愿推广等;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设立专业劳动课,如台职院医药学院可涉及心肺复苏的义务教学、社区义诊等。同时,“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使育德劳育形成协同效应”[3],在劳动课建设的同时,在传统思政课中引入对劳动价值观的引导。
3.2 以学生活动创新劳动载体
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维持良好校园文化提供了有效方式,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的个性化人格。因此,高校应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活动,形成有机整体,帮助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学生活动与劳动教育可用两种方式融合。第一,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打造以劳动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品牌。如在校园内外开展的校园清洁宣传以及打扫,省市校等各级比赛的志愿服务,地方特色文化的志愿保护活动活动等,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引领志愿服务,形成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的双品牌。第二,将劳动教育与文体活动相融合,让学生课余活动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让文体活动成为劳动教育落实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结合五一劳动节等特殊节日举办“劳动故事我来说”、“最美一瞬间”等融入劳动价值观的特色活动。同时建设好学院的劳动活动品牌,将劳动价值观融入迎新晚会、社团文化节、十佳歌手等定期举办的校园文体活动,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有力传播途径。
3.3 以对外拓展劳动基地建设为支撑
劳动基地的建设是劳动教育的有压舱石推进器,对劳动教育成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身高职院校内部资金与场地有限,难以依靠自身资源建设体系化的劳动教育基地,而建立校外基地既可以缓解高职院校本身的资源紧张问题,又可以增加学生与校外的接触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与优势,联合相关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如台职院医药学院专业以护理及药物专业为主,台职院医药学院与台州当地福利院、医院及知名药企建立起专业的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实地学习,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劳动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好劳动价值观。
3.4 以规范评价体系为保障
先进、优秀相关奖项的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学生积极性调动的关键一环。在落实好课程的开发、活动的建设、基地的配置形成规范化的劳动教育机制后,必须要跟进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如设立劳动学分,将劳动课程成绩、活动参与活跃度、基地负责人评价等纳入到劳动学分的计分标准之中,在每学期末将劳动学分得分较高的同学列为劳动积极分子,给予相应的表彰。并在评先评优、学生干部选拔等过程中将劳动学分列为参考标准之一。同时做好定期意见反馈的收集工作,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好评价体系的调整,突出公平公正、激励优秀的评价特点。
参考文献
[1]易志军,裴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再认识与“1+3”实践体系构建[J].智库时代,2019(23):50-51.
[2]简超宗,张永红.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提升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9(2):75.
[3]刘向军,李珂,彭雄峰.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现实针对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