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绿保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成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而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体制则是保证生态环境的根基。在国家的高要求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制不断地发展与革新。全方位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治理与把握,才能得到更高的环境监测质量,然而在实际环境监测中,其落实力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源于落实监测过程中,部分执掌人员对于质量治理与把握的专业素养不足,使环境监测数据出现一定的偏差。故本文从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入手,深入探讨影响质量控制的主要要素,并提出相应解决举措。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质量;控制因素
前言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实施监测与统计的工作过程。该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监督、控制、统计及分析等一系列行为,准确判断环境质量及污染程度,环境监测所涵盖的范围关键在于三项标准,其分别为:化学元素含量等指标、物理方面指标以及生态方面标准。
1环境监测特征分析
1.1层次性特征
环境监测的特殊性,在于它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员进行体系性的劳作。相关组织结构中层次分明,从基础层次开始逐层递增,其中实施层次划分的部分包括环境监测内容、监测项目以及监测区域等等。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测的时候,要对实际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环境变化趋势对其中的重点监测内容实施准确划分,保证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此种分析方法,能够明确环境监测结果中的危害等级,进而寻求相应层次的解决方法,使得监测工作更加完整规范。
1.2目标性特征
环境监测具有极强的目标性特征,其主要职能就是通过环境质量的监测,达到环境质量控制与保护的最终目标,进而改善周边环境,为环保事业提供基础技术保障。
1.3动态性特征
环境本身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同样具备动态属性,每次的监测结构都可能存在差异。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过程中能够获取稳定的参数信息,相关技术人员还需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过程的抗干扰性能,以便优化整体监测质量,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率,进而选择合理环境质量控制方式。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
2.1监测过程
环境监测过程是影响监测结果的直接因素,这就要求在监测的各个环节都严格管控,保证质量。样品的现场固定、样品容器的选择、样品运输、某些项目的分析前处理等是否能满足分析方法的要求,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因此,质量控制要覆盖环境监测全过程,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
2.2监测方法
开展环境监测时,一个合适的检测方法才会得到真实的结论。方法有两种,第一选择是采用我们国家统一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其次是选择行业标准,也可选择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标准,或者公认权威的监测分析方法,所选用的监测方法要通过方法验证或者方法确认。另外,要及时进行方法查新,并做好查新后的后续审批和验证,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正确且可靠的数据信息。质量控制人员要对使用的监测方法进行确认,监测人员要综合考虑监测方法需要的环境、所需要采用的化学试剂、监测素材适合的仪器等,综合考量之后再决定采用何种检测方式。
2.3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灵敏性、精准度、使用方法和技术先进程度等对环境监测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监测过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按有关要求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在计量检定和校准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管理员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以PM2.5手工监测为例,在进行采样滤膜称量时,一般要选择滤膜称量专用电子天平,定期对电子天平进行校准或核查,提高电子天平的稳定性,保证滤膜称量的准确度。
2.4监测人员
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或经培训合格和能力确认,具体从事的监测项目应属于上岗合格证的准许范围内。若监测人员没有合格证,或者正在接受相关技术培训,均不能提供环境监测数据,出具的报告也是无效的。另外,在从事监测活动时,相关人员专业素养的缺失等也会使监测的进程及最终结果有一定的变动。因为监测人员需要参与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果相关人员消极怠工、在监测工作中违反相关要求,或随意改变分析样品的取样量,那么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必然降低。
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3.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具有局限性
在进行日常的监测工作时,一定要对监测全过程开展质量控制。部分监测人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认为质量控制就是监测项目盲样分析正确,分析空白样品或者分析平行样品。事实上质量控制是要求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例如批准相关职司工作、制定监测方案、现场采样、中途送样、样品交接、样品分析、原始数据记录和出具监测报告等诸多环节全部落实,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
3.2部分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具有较为完善的国家网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随着环境监测改革的逐渐深入,监测业务领域的不断深化,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逐渐放开,但是还是存在部分监测部门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体制,导致在监测过程中过于死板僵化、欠缺灵活性的情况出现。还有一些监测机构,作为社会中的必要成分却缺乏服务者的耐心与诚实意识,往往出于利益驱动,出现一些超范围指标监测、伪造环境监测原始数据、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现象,导致环境监测数据严重失真,质量控制也失去了原有的实际价值。
3.3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情况和所处环境各不相同,这也就导致在环境监测上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达到高度一致。一些地方环境监测人员比较缺乏,现有的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也较低[1]。另外,部分环境监测机构人员频繁调动,且缺乏较为系统的质控培训,经验不足,对监测工作没有较强的责任感,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从事环境监测时,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
4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优化对策分析
4.1加强样品采集的质量管控
想要提高最终结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就得从样品的收集和采纳开始严格把控,要严格遵循国家所规定的相关行为规范,实施质量控制时注重以下几点,第一点,采集样品时需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接受有关的视察与审视,视察完成后上交相关事实的纸质文件。第二点,要保证采集样品工作中所选用的工具保持开机且正常运转,相关化学要素等满足国家安全指标,确保所使用的相关物品通过检验且具备检验合格报告。第三点,要避免偶然性,就要确保采集样品时的环境与地点选取有象征性,确保结果的普遍性。最后一点,样品采纳收集完毕后,运输路途中、最终的存储都要严格,不能受到污染,确保数据及结果的真实。
4.2优化环境监测质量体系
想要更好地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优化其质量控制体系是必须完成的。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完善环境监测试验室的相关质量控制体系,并编制技术管理方案,对相关项目的监测流程实施有力规范。重点质量控制内容要在方案中明确规定。其次,监测实验室中的所有仪器设备都要进行状态登记,以便后续进行质量核查。此外,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过程质量的监督,确保监督过程的公平性,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真实反映监测结果[2]。
4.3优化环境监测自动化等级
为了优化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技术水平,适当引进新型监测设备,提升团队的整体自动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这种举措对于监测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4.4优化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若是确保监测的最终结果趋于理想,强化人才管理,优化其自身综合职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环境监测部门在招聘期间要严格控制专业要求,只招聘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此外如果具备丰富监测实操经验尤佳。其次,监测部门要重视技术团队的优化建设。第三,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工作质量考核制度,比如建立一个包括监测的相关技能的运用、质量巡查水平以及反馈效率等多个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类环境监测人员要对环境监测保持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加强环境监测业务知识学习,把好各项监测环节的质量关。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宣传教育,切实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1):127-128.
[2] 刘晓燕.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 环境与发展, 2018, 30(8):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