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思维、能力、素养”四位一体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知识、思维、能力、素养”四位一体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畅 、韩雪、刘超、肖章博(通讯)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护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系护理专业以护士基层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在护理专业教育教育学管理中按国际标准进行了学科建设。根据护士核心能力创新构建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成功探索了“知识、思维、能力、素养”四位一体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了较高质量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教育;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

近年来,在国内开办开办护理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越来越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但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未能充分体现护理学科和职业教育的特色,医学职业人文素养教育浮于表面,医学基础课比例过大,专业课教学内容则偏重疾病诊治,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场景中对所学知识生搬硬套,缺乏科学合理的临床思维模式。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乃至威胁用人单位医疗安全。培养体系及机制尚不够健全,人才培养面临着教育与医疗需求相脱节的严峻挑战。因此,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对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1],保证临床诊疗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系在护理高职高专教育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围绕临床护士核心能力[2],于2018年率先提出“知识、思维、能力、素养”四位一体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基本内容

1.1理论知识分层传授

理论知识传授是教育过程的基石,在护理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一边利用好教材为学生打好基础,一方面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授。对于书本上出现的某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技术操作方法,仍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并用新知识、新技术与之比较,找出新旧之间的差异,从新旧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才会越来越小。

1.2科学临床思维塑造

科学的健康评估思维模式与护理实践决策能力作为临床护士最核心的技能,需要通过长时间、多途径、大量的接触患者,才能不断提升。健康评估思维的背后是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经验的积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公众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势必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纯依赖临床实习来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已经不能应对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降低临床护理实践风险、提高学习质量,进而促进患者安全。

1.3强化专业应用能力训练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自学生入校(大一)便开始学习和实践护理技能操作至毕业全程不间断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对护理技能的感性认识,加强技能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室的操作和临床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巩固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能力培养,了解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脱节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

1.4人文思政教育促进素质养成

当前社会职业场景要求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护理学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合理的临床思维模式、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护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课程思政融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为了谁学?”“学会本领为谁所用?”全面提高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职业表现,使我们护理学专业培养过程与临床护理实践无缝对接,切实塑造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岗位适应性、社会需求匹配度。

2 “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具体实践

2.1   加强学科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高职高专教育专职团队   

护理专业按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国际标准[2]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管理,在运行中明确学科定位、优化教育教学流程、发挥海归教师团队的优势,以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增加依从性、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赢得了社会和同行间的口碑。借助校内护理院和附属医院平台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支真正从业于护理专业的人才队伍,同时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护理师资团队,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面向社会公众健康科普培训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2.2   医教协同,创建“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   

基于目前传统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理论与临床分离,临床与社区脱节的现状[3]。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借鉴海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积极探索与研究,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

[7],以早进临床、早接触患者、早进基层、早进社区,即“四早四进”为导向,让学生尽早熟悉未来职业环境,尽早到临床实践、尽早在基层培育职业信念。明确择业方向和要求,了解未来就业医疗机构的工作需求和岗位能力,将工作过程课程化,“工学结合”将用人单位就业所需知识点、技能点贯穿于教学过程。

2.3 “分层递进、三年滚动”,建立符合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3年培养的知识架构要求,参考国际护士核心能力要素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专业团队建立了“分层递进、3年滚动”的课程新体系。分层递进:按不同年级学生分层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计划和教学要求。1年级重点是培养临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能力;2年级重点是临床决策、适宜技术、思维能力;3年级重点是职业构架、执业能力、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处理患者。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3],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实践教学分层递进的核心课程,3年滚动,循序渐进,强化记忆,最终使得学生毕业后完全能胜任处理基层卫生机构护理岗位80%以上的实践工作。

 3结 论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系护理专业经过学科建设、临床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初步创建了具有一定特色且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围绕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护理教学新体系,为进一步深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所培养人才初步实现“能就业、就好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较传统模式有所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同行的认可,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维护医疗运行安全提供了人才保障。

周万民. 四阶段教学法在“数控车削自动编程与加工”实践课中的运

用—理实一体初探[J]. 职教通讯,2008(2):61~62.

田家莉,刘桂玲,陈月强,等.独立学院医学本科生就业心理状况调

查[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535~536.

王南平,肖长义,刘先哲. 五年制临床医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效果研

究[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7,6(12):1177.

嵇艳,陶幸娟. 按学习风格分组在神经内科护理见习的实践[J]. 护理

学杂志,2009,24(1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