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550081
摘要:在以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下,本文基于数学学科特点,主要从教学实践操作层面探讨了一堂数学好课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要求:要把握数学本质,凸显素养目标、要因材施教,发展为本、要突出主线,重视过程、要真实有效,创新并重。
关键词:数学好课 标准 核心素养
正如美学中对“美”的定义莫衷一是一样,一堂数学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主观的判断、评价的角度和侧重的内容不一,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有的是依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要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有的是依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进行分类,从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这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在以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下,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教学实践操作层面来谈谈对一堂数学好课的理解。概括起来,核心素养背景下一堂数学好课应该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求:
要把握数学本质,凸显素养目标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具有客观和真理性的。数学教育专家张奠宙教授认为一般教学原则不能完全体现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于是提出学习数学化、适度形式化、问题驱动和渗透数学思想等4条数学教学原则。也就是说,数学课堂不能只浮于课堂形式,而是要回归到数学的本质特征进行教学,要够有“数学味道”,体会数学原始的魅力。那何为“数学本质”?数学本质的内涵应该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比如在进行余弦定理的教学时,要充分联系正弦定理,推广到射影定理等内容,通过这三个定理的互推,让学生认识到其实这三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数学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习得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其参与数学学习的体验,形成数学的理性精神,感悟数学的价值体系,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所以一堂数学好课应该要凸显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六大核心素养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素养的培养与落实。
要因材施教,发展为本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且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为学而生,教为学而变。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因此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一定要根据班级的整体风格制定,不仅如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尽量使得课堂有效面向全体学生。比如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识实际,分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为了增强不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问题设计切记以点代面,要有梯度,进行适当的分层提问;还可以进行分层练习,让全部学生都能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探究与创造的空间。
但不管是以哪种方式的因材施教,可能具体的教学要求的标准不同,教学内容的定位不同,教学方式的实施不同等等,但一堂数学好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得到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经验、方法、思维和能力等的发展,从而促进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
要突出主线,重视过程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就要求数学课堂结构条理要清晰,教学主线要突出,能够很好的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不用面面俱到,因为这样一来反而会显得杂乱无章,顾此失彼。数学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在教学主线的引导下,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碰撞”。不仅如此,教学主线的突出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让学生“动”起来的过程中避免其“乱”起来,最终还能将学生活动“串”起来,从而形成连贯有效的学习体验。
与此同时,不能简单地关注最终的学习结果,还要重视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表现和情感体验,这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比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通过之前等差数列的学习体验,进行自主有效的类比探究,在进行具体的类比时,有没有掉入“形式类比”的误区,能不能找到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区别与联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数学课堂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要真实有效,创新并重
一堂数学好课一定要“求真务实”,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是讲给学生听的,不是讲给评课人听的,学生到底收获多少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才是其最终价值所在。因此,要真实有效地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只有经过这种动态的剖析与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步构建起知识的经纬与网格,形成有用的数学思维意识;另外,还要真实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虽然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预设,但绝不能预演和作秀,可以允许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作为支撑,随机应变的能力加以调整。所以,真实有效的课堂应该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不过一般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待完善的,是值得反思和重建的。
除了追求课堂的真实有效性,一堂数学好课还应该追求创新与特色,不能照本宣科,要融入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等各方面的深入思考和认识,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与课堂的与众不同之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的追求表面上的形式性的创新与特色,而是需要有深度,能够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学生的独特想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创新点,并通过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行为将其实施落实。教学行为的千篇一律容易造成课堂气氛的死气沉沉,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倦怠,一千个教师应该要有一千个课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学生才能印象深刻并从中获益。
对于数学好课而言,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会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而变化。但在具体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好课应该会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可以指导数学课堂教学往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对数学好课的标准进行探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8-81.
[3] 李俊扬,秦华,李少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1.10.
[4] 胡晋宾,刘洪璐.试论数学好课的三种味道[J].中学数学杂志,2015(1).
2